第一章 绪论 | 第1-27页 |
·引言 | 第9页 |
·血液的凝固 | 第9-15页 |
·血液的凝固机理 | 第10页 |
·血液的凝固过程 | 第10-15页 |
·内源性凝血途径 | 第10-13页 |
·外源性凝血途径 | 第13页 |
·凝血的共同途径 | 第13-15页 |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 第15页 |
·材料结构与抗凝血性的关系 | 第15-17页 |
·抗凝血材料 | 第17-26页 |
·肝素 | 第17-19页 |
·类肝素寡糖和多糖衍生物抗凝血材料 | 第19-26页 |
·类肝素寡糖 | 第19-22页 |
·透明质酸的硫酸化衍生物 | 第22-23页 |
·软骨素的磺酸/硫酸化衍生物 | 第23-24页 |
·其它多糖的磺酸/硫酸化衍生物 | 第24-26页 |
·论文工作的提出 | 第26-27页 |
第二章 N-磺酸糠基壳聚糖的合成与抗凝血性研究 | 第27-47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实验部分 | 第28-35页 |
·原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29-31页 |
·壳聚糖的精制 | 第29页 |
·壳聚糖脱乙酰化度的测定 | 第29页 |
·壳聚糖分子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氧化葡萄糖醛的制备 | 第30页 |
·N-磺酸糖基壳聚糖的制备 | 第30-31页 |
·材料表征 | 第31页 |
·红外光谱 | 第31页 |
·硫元素含量分析 | 第31页 |
·凝血酶溶液的圆二色谱测定 | 第31-32页 |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 | 第32页 |
·细胞毒性实验 | 第32-33页 |
·壳聚糖交联膜的制备 | 第32页 |
·试验用细胞及其条件 | 第32页 |
·操作步骤 | 第32-33页 |
·抗凝血性能评估 | 第33-35页 |
·壳聚糖和 N-磺酸糠基壳聚糖交联膜的制备??????????????????????????? | 第33页 |
·血浆和样品的准备 | 第33-34页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第34页 |
·凝血酶原时间(PT) | 第34页 |
·凝血酶时间(TT) | 第34页 |
·血小板的粘附实验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6页 |
·壳聚糖的分子量和脱乙酰酷 | 第35页 |
·氧化葡萄糖醛的红外光谱 | 第35-36页 |
·N-磺酸糠基壳聚糖的表征 | 第36-38页 |
·红外光谱图 | 第36-37页 |
·硫元素含量分析 | 第37-38页 |
·凝血酶溶液的圆二色谱 | 第38-39页 |
·原子力显微镜的形貌图 | 第39-41页 |
·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评定 | 第41-42页 |
·材料的抗凝血性能评估 | 第42-44页 |
·血小板的粘附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壳聚糖-精氨酸缀合物的合成与抗凝血性研究 | 第47-61页 |
·引言 | 第47页 |
·实验部分 | 第47-50页 |
·原料与仪器 | 第47-48页 |
·壳聚糖-精氨酸缀合物的制备 | 第48-49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49页 |
·红外光谱 | 第49页 |
·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49页 |
·NMR分析 | 第49页 |
·凝血酶的圆二色谱测定 | 第49页 |
·壳聚糖和壳聚糖-精氨酸缀合物交联膜的制备?????????????????????????????? | 第49页 |
·抗凝血性能评估 | 第49-50页 |
·血浆和样品的准备 | 第49-50页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第50页 |
·凝血酶原时间(PT) | 第50页 |
·凝血酶时间(TT)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0页 |
·红外光谱 | 第50-53页 |
·C核磁共振谱 | 第53-54页 |
·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54-57页 |
·凝血酶的圆二色谱测定 | 第57-58页 |
·抗凝血性能评估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全文总结论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
攻硕期间已完成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