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研究思路 | 第8-19页 | 
|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 ·植物缺N典型的症状 | 第8页 | 
| ·图像处理在农业信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 第8-10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诊断施肥领域的应用 | 第10-12页 | 
|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作物形体信息的提取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3-19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14-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图像诊断系统模型的初步建立 | 第19-29页 | 
| ·前言 | 第19页 | 
| ·诊断模型图像格式的选取 | 第19-25页 | 
| ·图像格式比较 | 第19-20页 | 
| ·图像采集 | 第20-22页 | 
| ·诊断模型图像格式的结构特点 | 第22-25页 | 
| ·建立直方图统计模型 | 第25-29页 | 
| ·直方图解决的方案 | 第25-27页 | 
| ·直方图的算法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建立测量二维面积的模型 | 第29-35页 | 
| ·前言 | 第29页 | 
| ·测定原理 | 第29-32页 | 
| ·图像处理的工作流程 | 第29-30页 | 
| ·24位图像的特点 | 第30页 | 
| ·图像处理的方法和算法 | 第30-32页 | 
| ·叶面积测量的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 ·系统精度验证 | 第32页 | 
| ·与传统拷贝方法比较 | 第32-33页 | 
| ·测定精度和效率比较 | 第33-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图像诊断系统的框架设计 | 第35-45页 | 
| ·前言 | 第35页 | 
| ·诊断系统开发原则与技术指标 | 第35-36页 | 
| ·诊断系统开发原则 | 第35-36页 | 
| ·诊断系统编写原则 | 第36页 | 
| ·诊断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 第36-38页 | 
| ·诊断系统的功能模块类设计 | 第38-44页 | 
| ·用户界面 | 第38-40页 | 
| ·专业功能RGB直方图统计模块设计 | 第40-42页 | 
| ·叶面积模块设计 | 第42-44页 | 
| ·结果评估 | 第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供氮水平与大豆叶片特征值相关性研究 | 第45-67页 | 
| ·前言 | 第45页 | 
| ·实验一 叶片不同部位RGB颜色特征值比较 | 第45-52页 | 
| ·供材和方法 | 第45-47页 | 
| ·结果 | 第47-51页 | 
| ·讨论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页 | 
| ·实验二 不同生长期大豆叶片RGB特征值与供N水平关系 | 第52-6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2-5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 ·讨论 | 第58-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实验三 两种供N方式下大豆叶片RGB特征值与供N水平的关系 | 第61-6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1页 | 
| ·结果 | 第61-64页 | 
| ·讨论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页 | 
| ·三次实验结论 | 第65-6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附图5-7 不同生长期RGB特征值与氮水平关系 | 第75-80页 | 
| 附录图5-10 不同的缺氮时期RGB特征值与供氮水平的关系 | 第80-84页 | 
| 个人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