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下的群体行为模拟研究--以雪灾下大规模春运为例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图目录 | 第12-14页 |
表目录 | 第14-15页 |
1 绪论 | 第15-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问题提出 | 第16-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创新点 | 第21-23页 |
2 文献综述及研究进展 | 第23-51页 |
·突发事件及其管理 | 第23-27页 |
·突发事件 | 第23-24页 |
·危机管理 | 第24-27页 |
·群体行为特征及其分析工具 | 第27-42页 |
·群体行为特征 | 第27-28页 |
·群体行为研究工具 | 第28-42页 |
·管理行为模拟常用软件 | 第42-50页 |
·仿真软件分类 | 第42页 |
·Netlogo软件 | 第42-43页 |
·STEPS行人仿真软件 | 第43-44页 |
·NOMAD行人仿真软件 | 第44-45页 |
·Anylogic行人仿真软件 | 第45-46页 |
·VISSIM微观交通仿真软件 | 第46-47页 |
·Legion疏散模拟软件 | 第47页 |
·SimWalk步行人流模拟软件 | 第47-48页 |
·七种软件的对比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3 社会力模型的改进与修正 | 第51-5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51-52页 |
·初始社会力模型 | 第51-52页 |
·初始社会力模型讨论 | 第52页 |
·模型的修正 | 第52-55页 |
·吸引力 | 第52-53页 |
·相对速度的修正 | 第53-54页 |
·期望速度的修正 | 第54-55页 |
·模型结果与讨论 | 第55-59页 |
·修正后的自驱动力 | 第55-56页 |
·修正后的人与人之间的作用力 | 第56-57页 |
·修正后的人与障碍物之间的作用力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59页 |
4 大规模春运的群体行为特征分析 | 第59-73页 |
·春运旅客群体行为特征分析 | 第59-61页 |
·春运旅客交通特性参数概述 | 第61-62页 |
·春运旅客空间需求分析 | 第62-67页 |
·春运旅客静态空间需求分析 | 第63-64页 |
·春运旅客动态空间需求分析 | 第64-66页 |
·携带行李行人的空间需求 | 第66-67页 |
·目前仿真软件对行人空间需求的抽象 | 第67页 |
·春运旅客速度特性分析 | 第67-69页 |
·春运旅客速度的相关概念 | 第67页 |
·春运旅客期望速度的影响因素 | 第67-69页 |
·春运旅客期望速度取值方法研究 | 第69页 |
·春运旅客加速度特性分析 | 第69-70页 |
·春运旅客行走路线特性分析 | 第70页 |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春运火车站候车大厅旅客行为分析 | 第70-73页 |
·排队阶段 | 第70页 |
·即将检票阶段 | 第70页 |
·检票阶段 | 第70-73页 |
5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模拟研究 | 第73-95页 |
·模拟框架简介 | 第73-82页 |
·模拟场景介绍 | 第73页 |
·相关参数设定 | 第73-74页 |
·模型计算过程 | 第74-79页 |
·相关问题处理 | 第79-82页 |
·火车站候车大厅各状态仿真模拟研究 | 第82-95页 |
·平常状态下火车站候车大厅的仿真模拟 | 第82-87页 |
·正常春运下火车站候车大厅的仿真模拟 | 第87-90页 |
·雪灾下春运的火车站候车大厅仿真模拟 | 第90-95页 |
6 结论 | 第95-101页 |
·理论方面 | 第95-96页 |
·应用方面 | 第96-101页 |
·旅客人数对旅客通过检票口情况的影响 | 第96页 |
·检票方式对旅客通过检票口情况的影响 | 第96-97页 |
·旅客是否携带大量行李对旅客通过检票口情况的影响 | 第97-98页 |
·恐慌程度对旅客通过检票口情况的影响 | 第98-101页 |
7 突发事件下的管理对策研究 | 第101-105页 |
·雪灾下大规模春运的管理对策研究 | 第101-102页 |
·一般突发事件下的管理对策研究 | 第102-105页 |
8 研究展望 | 第105-109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105-106页 |
·研究展望 | 第106-109页 |
·自我期望速度的改进研究 | 第106页 |
·对于其他场景的进一步仿真研究 | 第106页 |
·使用其他模型对场景进行仿真研究 | 第106-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