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导论 | 第11-22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一) 纠错教学 | 第11-13页 |
(二) 体验教学 | 第13-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一) 国内学者对纠错教学的研究 | 第14-18页 |
(二) 国外关于学习错误教学的研究 | 第18-19页 |
(三)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9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五、研究意义与创新 | 第20-22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二) 研究创新 | 第21-22页 |
第一章 小学体验式纠错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2-34页 |
一、主体教育理论 | 第22-24页 |
(一) 主体教育理论的内涵 | 第22-24页 |
(二) 主体教育理论对本研究的思想启示 | 第24页 |
二、附属内驱力理论 | 第24-27页 |
(一) 附属内驱力理论的内涵 | 第24-26页 |
(二) 附属内驱力理论对本研究的思想启示 | 第26-27页 |
三、情知教学理论 | 第27-29页 |
(一) 情知教学理论的内涵 | 第27-29页 |
(二) 情知教学理论对本研究的思想启示 | 第29页 |
四、体验教学理论 | 第29-34页 |
(一) 体验教学理论的内涵 | 第29-32页 |
(二) 体验教学论对本研究的思想启示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小学体验式纠错教学的内涵阐释 | 第34-46页 |
一、小学学习错误的内涵解读 | 第34-41页 |
(一) 对小学学习错误的认识 | 第34-39页 |
(二) 小学学习错误与小学试误学习、中学学习错误的比较 | 第39-41页 |
二、小学纠错教学的内涵解读 | 第41-44页 |
(一) 对小学纠错教学的内涵理解 | 第41-42页 |
(二) 中学纠错教学与小学纠错教学的比较 | 第42-44页 |
三、小学体验式纠错教学的内涵解读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小学体验式纠错教学促进知识学习的作用机制 | 第46-52页 |
一、小学体验式纠错教学促进知识学习的外部支撑条件 | 第47-48页 |
(一) 附属内驱力理论 | 第47页 |
(二) 知识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 第47-48页 |
二、影响小学体验式纠错教学促进知识学习的要素 | 第48-50页 |
(一) 儿童“教师获得赞许”的期望 | 第48页 |
(二) 人的自尊需要 | 第48-49页 |
(三) 学习焦虑 | 第49-50页 |
三、小学体验式纠错教学促进知识学习的作用机制探究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小学体验式纠错教学的思路与设计 | 第52-64页 |
一、运用体验方法进行小学纠错教学的必然性分析 | 第52-54页 |
(一) 学习错误是体验教学的重要资源 | 第53-54页 |
(二) 学习错误是体验教学重要切入点 | 第54页 |
二、小学体验式纠错教学的内容 | 第54-57页 |
(一) 错误观念的体验 | 第54-55页 |
(二) 错误知识的体验 | 第55页 |
(三) 正确知识的体验 | 第55-56页 |
(四) 纠错方式的体验 | 第56页 |
(五) 学习焦虑的体验 | 第56-57页 |
三、小学体验式纠错教学的设计 | 第57-60页 |
(一) 教学目标的清晰确立与分析 | 第57页 |
(二) 纠错教学情境与活动的创设 | 第57-58页 |
(三) 体验式纠错教学的实施原则 | 第58-60页 |
四、体验式纠错教学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60-62页 |
(一) 关于“捧杀”学习错误的问题 | 第60页 |
(二) 关于操作性的问题 | 第60-61页 |
(三) 关于投入与产出比例的问题 | 第61页 |
(四) 关于方法“神化”与“泛化”的问题 | 第61-62页 |
五、结语 | 第62-64页 |
结束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后记 | 第70-72页 |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