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民间文学论文

自然法则与生态生存观--侗族款约法的文化调适模式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1 绪论第7-14页
   ·研究缘起及研究对象第7-8页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第8-9页
   ·研究现状综述第9-12页
     ·早期的资料搜集整理第9-10页
     ·民间文学特性分析与艺术特点归纳第10-11页
     ·民俗学—民族学—社会学视界研究第11页
     ·民间文化审美研究第11-12页
   ·基本思路和方法第12-14页
2 款词的起源、演变及载体文本沿革第14-28页
   ·款词的起源第14-16页
   ·款词的传承、演变和发展态势第16-28页
     ·口承:族群记忆,口传心授第16-17页
     ·栽岩:立石契约,以岩为证第17-19页
     ·碑刻:物象明理,百世流布第19-22页
     ·纸质刊印:快捷方便,广泛传播第22-24页
     ·音像-数码制品:符号再现,情境展演第24-28页
3 款词文学属位确证与地方文化表述第28-35页
   ·款词内容及其分类第28-30页
     ·狭义款词第28-29页
     ·广义款词第29-30页
   ·款词文学属位与族群记忆的文化记述第30-33页
   ·款文化“小传统”与“大传统”结构关系第33-35页
4 款约法仪式展演的世界图式构想与时空秩序表述第35-53页
   ·款坪地理结构第35-40页
   ·款堂空间格局第40-45页
   ·款境时空秩序第45-48页
   ·“三月约青/九月约黄”:农耕文明与文化时空第48-53页
     ·款约法原生性直观思维渊源第49-50页
     ·边界泾渭分明第50-51页
     ·边界不设防第51-53页
5 款约法自然法则与生态生存理念第53-60页
   ·款约法的契约性思维与自然法生成第53-56页
     ·“邀约”行为第53-54页
     ·“契约”意识第54-55页
     ·“和约”观念第55-56页
   ·款约法的对话模式与主体间性关联第56-57页
   ·自觉性生命调适与生态生存观第57-60页
6 余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第65-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著述作品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梁祝传说在壮族地区的流传与变异研究
下一篇:“追忆”批评的理论意义与文化价值--以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