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民间文学论文

梁祝传说在壮族地区的流传与变异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0页
2 梁祝传说传入壮族地区的年代考索第10-16页
   ·初传时间界定——南宋末年第10-13页
   ·大规模流传时期——明清第13-16页
3 梁祝传说在壮族地区的流传与影响第16-26页
   ·梁祝传说在壮族地区的流播情况第16-17页
   ·梁祝传说在壮族地区流传的社会历史原因第17-21页
     ·梁祝传说传播的主要媒介——汉族移民第17-19页
     ·梁祝传说传播的土壤——壮族的社会现实第19-20页
     ·梁祝传说传播的催化剂——俗文艺手段第20-21页
   ·壮族民众广泛接受梁祝传说的文化心理渊源第21-26页
     ·梁祝传说与壮族人民的崇儒风尚相契合第22-23页
     ·梁祝传说与壮族民众的爱情观相一致第23-24页
     ·梁祝传说与壮族民众的审美传统相吻合第24-26页
4 梁祝传说在壮族地区的重要变异第26-39页
   ·梁祝传说的壮化形式特征第26-29页
     ·多姿多彩的壮欢第26-28页
     ·独具特色的师公戏第28-29页
   ·梁祝传说的内容壮化变异第29-34页
     ·反抗压迫、追求爱情的主题变异第29-30页
     ·人物身份、性格内涵的根本变异第30-32页
     ·情节处理的壮族文化特色第32-34页
   ·壮化梁祝传说的审美特征第34-39页
     ·人物精神的悲壮美第35-36页
     ·故事情节的曲折美第36-37页
     ·结局意象的奇幻美第37页
     ·人文内容的超凡美第37-39页
5 梁祝传说在壮族地区变异的文化机制第39-52页
   ·壮族封建统治文化的决定第39-42页
   ·特殊民族生态环境的孕育第42-45页
     ·生产方式与崇尚勤劳的生存意识第42-43页
     ·生活环境与热爱智慧的审美观念第43-44页
     ·恶劣环境与好勇轻死的民族性格第44-45页
   ·壮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制约第45-52页
     ·母系社会习尚的遗存第45-47页
     ·浓厚鬼神信仰的影响第47-48页
     ·歌圩文化的熏染第48-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谈《山海经》的信仰民俗及其文学价值
下一篇:自然法则与生态生存观--侗族款约法的文化调适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