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1-26页 |
一、扬子鳄研究概述 | 第11-18页 |
1 扬子鳄的生态习性和历史分布 | 第11-13页 |
2 扬子鳄的种群现状及保护研究 | 第13-14页 |
3 扬子鳄的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4-18页 |
二、微卫星DNA标记及其应用 | 第18-25页 |
1 微卫星DNA的结构、原理及遗传特性 | 第18-20页 |
2 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的改进与发展 | 第20-21页 |
3 微卫星DNA作为分子标记的优点 | 第21页 |
4 微卫星分子标记在保护遗传学中的应用 | 第21-25页 |
三、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部分 材料和方法 | 第26-41页 |
一、材料 | 第26-28页 |
1 样品 | 第26页 |
2 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3 所用限制性内切酶和接头序列 | 第27页 |
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二、方法 | 第28-41页 |
1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8-30页 |
2 含微卫星重复的DNA片段筛选 | 第30-36页 |
3 引物设计与检测 | 第36页 |
4 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筛选 | 第36-39页 |
5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39-41页 |
第三部分 结果与讨论 | 第41-59页 |
一、结果 | 第41-56页 |
1 微卫星检测结果 | 第41-45页 |
2 扬子鳄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 第45-46页 |
3 微卫星位点的数据分析 | 第46-56页 |
二、讨论 | 第56-59页 |
1 微卫星DNA用于扬子鳄种群遗传多样分析的可行性 | 第56页 |
2 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56-57页 |
3 微卫星DNA检测中的“鬼影带” | 第57页 |
4 两个扬子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57-58页 |
5 扬子鳄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对策和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第59-60页 |
1.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59页 |
2.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