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资本多数决:异化与回归

内容提要第1-9页
导言第9-12页
第一篇 理论篇第12-62页
 第一章 资本多数决的正当性论证第12-35页
  一、公司为什么实行民主第13-17页
  二、公司为什么实行多数决第17-29页
   (一) 民主决议规则的类型第17-21页
   (二) 民主决议规则的评价第21-23页
   (三) 公司选择多数决的理由第23-24页
   (四) 资本多数决中的“多数”第24-29页
  三、公司为什么实行资本决第29-35页
   (一) 民主的要求和例外第29-30页
   (二) 公司实行资本决的理由第30-33页
   (三) 资本决的例外第33-35页
 第二章 资本多数决的渊源和价值第35-62页
  一、资本多数决的历史渊源第35-50页
   (一) 从“一致同意”到“多数决”第35-36页
   (二) 从“人头”多数决到“资本”多数决第36-41页
   (三) 从“严格”资本多数决到“有限”资本多数决第41-50页
  二、资本多数决的价值分析第50-62页
   (一) 民主:一种程序第50-51页
   (二) 多数决:不完善的程序正义第51-53页
   (三) 多数决矫治的依据:实体正义第53-54页
   (四) 资本多数决回归的价值目标:股东平等第54-62页
第二篇 异化篇第62-104页
 第三章 资本多数决异化的原因与表现第62-84页
  一、资本多数决异化的原因: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第63-71页
   (一) 控制股东的认定第63-65页
   (二) 股东控制权的性质和内容第65-67页
   (三) 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的后果:资本多数决发生异化第67-69页
   (四) 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的判断标准第69-71页
  二、资本多数决异化的具体表现第71-84页
   (一) 控制股东非法占用公司资金第72-73页
   (二) 控制股东向公司借款或违规要求公司为其借款提供担保第73-75页
   (三) 不公平的关联交易第75-78页
   (四) 不正当的内幕交易第78页
   (五) 压制中小股东第78-79页
   (六) 篡夺公司机会第79-81页
   (七) 恶意转让控制权第81-84页
 第四章 资本多数决异化的根源与效果第84-104页
  一、资本多数决异化的根源第84-98页
   (一) 多数的暴政问题第85-86页
   (二) 多数的正确性问题第86-88页
   (三) 理性的冷漠问题第88-90页
   (四) 不可治理性问题第90-92页
   (五) 多数与少数的利益同质性问题第92-95页
   (六) “变动的”多数问题第95-98页
  二、资本多数决异化的效果第98-104页
   (一) 股东会决议瑕疵的类型第99-101页
   (二) 多数决异化之决议的效力第101-104页
第三篇 回归篇第104-162页
 第五章 资本多数决回归的路径选择第104-121页
  一、资本多数决回归的路径:赋予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第104-107页
  二、控制股东诚信义务产生的渊源第107-111页
  三、控制股东承担诚信义务的制度根源第111-115页
  四、控制股东承担诚信义务的其他理论资源第115-121页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观点第115-117页
   (二) 大陆法系国家的观点第117-119页
   (三) 我国学者的观点第119-121页
 第六章 资本多数决回归的制度保障第121-162页
  一、修正控制股东表决权第122-140页
   (一) 表决权限制制度第123-129页
   (二) 表决权回避制度第129-133页
   (三) 表决权征集制度第133-137页
   (四) 累积投票制度第137-140页
  二、赋予小股东法定权利第140-148页
   (一) 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第141-143页
   (二) 股东提案权第143-145页
   (三) 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第145-148页
  三、强化控制股东责任第148-153页
   (一) 公司人格否认第149-152页
   (二) 限制关联交易第152-153页
  四、完善股东权利救济制度第153-162页
   (一) 股东诉讼的类型第154-156页
   (二) 我国股东诉讼制度的完善第156-162页
结束语第162-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4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74-176页
论文摘要第176-181页
Abstract第181-188页
后记第188-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司法裁判
下一篇:经济犯罪法律责任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