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菊粉的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菊粉概述 | 第10-11页 |
·菊粉的来源和生产技术 | 第11-12页 |
·菊粉对仔猪的作用机理 | 第12-14页 |
·菊粉的安全性评价 | 第14-15页 |
·微生物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微生物添加剂使用的菌种 | 第15页 |
·乳酸菌类微生物添加剂的生物学功能 | 第15-16页 |
·乳酸菌类微生物添加剂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乳酸菌类微生物添加剂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17页 |
·微胶囊技术概论 | 第17-18页 |
·乳酸菌类微生物添加剂微胶囊的优点 | 第18页 |
·乳酸菌类微生物添加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乳酸菌类微生物添加剂微胶囊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合生素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合生素的定义 | 第20页 |
·合生素的作用机理 | 第20-21页 |
·合生素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 第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2 菊粉制备及其益生作用的研究 | 第22-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菊粉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24-25页 |
·乳酸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5-26页 |
·菊粉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29页 |
·菊粉的制备 | 第27-28页 |
·菊粉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乳酸菌生长曲线的确定 | 第28-29页 |
·菊粉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 第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3 乳酸菌抗逆性的研究 | 第30-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0页 |
·方法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乳酸菌人工胃液耐受性的测定结果 | 第31-32页 |
·乳酸菌胆盐耐受性的测定结果 | 第32页 |
·乳酸菌耐热性的测定结果 | 第32页 |
·乳酸菌贮存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 第32-33页 |
·乳酸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6页 |
·乳酸菌的耐酸性能 | 第33-34页 |
·乳酸菌的耐胆盐性能 | 第34页 |
·乳酸菌的耐热性能 | 第34-35页 |
·乳酸菌的贮存稳定性能 | 第35页 |
·乳酸菌的抑菌性能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页 |
4 乳酸菌微胶囊化包被的研究 | 第36-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6-37页 |
·方法 | 第37-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几种乳酸菌微胶囊制备方法的比较 | 第39页 |
·微胶囊肠溶性的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乳酸菌微胶囊化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40-43页 |
·乳酸菌微胶囊化的正交试验结果 | 第43-44页 |
·产品人工胃液耐受性的测定结果 | 第44页 |
·产品贮存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几种乳酸菌微胶囊制备方法的比较 | 第45页 |
·微胶囊的肠溶性 | 第45-46页 |
·挤压法制备乳酸菌微胶囊 | 第46-47页 |
·乳酸菌微胶囊的耐酸性能 | 第47页 |
·乳酸菌微胶囊的贮存稳定性能 | 第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5 菊粉和乳酸菌微胶囊对仔猪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48-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8-49页 |
·方法 | 第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讨论 | 第51-52页 |
·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51页 |
·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