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及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剩余收益模型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2 价值评估基本理论及主要模型 | 第13-24页 |
·企业价值概念的界定 | 第13-16页 |
·企业的账面价值 | 第14页 |
·企业的市场价值 | 第14页 |
·企业的公允价值 | 第14-15页 |
·企业的内在价值 | 第15-16页 |
·价值评估理论概述 | 第16-18页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 第16页 |
·艾尔文·费雪尔(IRVING FISHER)的价值评估理论 | 第16-17页 |
·莫迪里安尼—米勒(F.MODIGLIANI AND MERTON H.MILLER)的价值评估理论 | 第17-18页 |
·企业价值评估的主要模型 | 第18-24页 |
·现金流量贴现模型 | 第19-21页 |
·股利贴现模型(Dividend Discounted Model) | 第19-20页 |
·自由现金流量模型 | 第20-21页 |
·相对价值模型 | 第21页 |
·实物期权估价模型 | 第21-24页 |
3 剩余收益基本理论与方法探析 | 第24-34页 |
·剩余收益产生背景 | 第24页 |
·剩余收益的涵义 | 第24-25页 |
·剩余收益的计算方法 | 第25-34页 |
·会计调整 | 第26-28页 |
·剩余收益计算会计调整的原则 | 第28页 |
·各个项目的具体计算公式 | 第28-34页 |
·计算RI | 第34页 |
4 构建基于剩余收益的价值评估模型 | 第34-41页 |
·剩余收益模型价值评估的假设条件 | 第34-36页 |
·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推导 | 第36-37页 |
·剩余收益模型在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 第37-39页 |
·基于成熟型公司的内在价值计算 | 第37-38页 |
·基于成长型公司的内在价值计算 | 第38-39页 |
·价值毁损型公司内在价值的计算 | 第39页 |
·剩余收益模型与其他折现模型的比较 | 第39-41页 |
·股利折现模型 | 第39-40页 |
·实体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5.剩余收益模型在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价值评估 | 第41-51页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第41-42页 |
·选择中兴通讯作为评估公司的理由 | 第42页 |
·计算中兴通讯1998—2007创造的剩余收益(RI) | 第42-45页 |
·计算净经营资本总额(NOA) | 第42-43页 |
·计算债务总额和权益总额并估算资本结构 | 第43页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估算(WACC) | 第43页 |
·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 | 第43-44页 |
·计算RI | 第44页 |
·计算1998年至2007年各参数及RI | 第44-45页 |
·对未来各期剩余收益的预测 | 第45-50页 |
·中兴通讯的价值评估 | 第50页 |
·对中兴通讯价值评估结果的评价及分析 | 第50-51页 |
6.剩余收益模型应用前景展望 | 第51-55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剩余收益价值评估模型的应用前景探析 | 第52-53页 |
·剩余收益模型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6页 |
附录A 长短期负债结构分析表 | 第57-58页 |
附录B 1998-2007中兴通讯计算RI会计科目调整表 | 第58-60页 |
附录C 中兴通讯1998-2007年度资产负债表 | 第60-63页 |
附录D 中兴通讯1998-2007利润表 | 第63-64页 |
附录E 资本结构及资本成本计算 | 第64-65页 |
附录F 中兴通讯公司内在价值计算表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详细摘要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