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8页 |
·引言 | 第16页 |
·高吸水性树脂概述 | 第16-24页 |
·高吸水性树脂的含义 | 第16-17页 |
·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 | 第18-20页 |
·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保水机理 | 第20-22页 |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 第22-23页 |
·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 | 第23-24页 |
·矿物粉体/有机树脂高吸水性材料 | 第24-25页 |
·水滑石综述 | 第25-34页 |
·水滑石类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 | 第25-27页 |
·水滑石类复合材料的主要性质 | 第27-28页 |
·水滑石类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8-30页 |
·LDH与有机聚合物的插层组装 | 第30-32页 |
·水滑石类复合材料的常用表征方法 | 第32-33页 |
·水滑石类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 | 第33-34页 |
·文献总结 | 第34-35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35-38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35页 |
·研究内容 | 第35-3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8-42页 |
·实验原料 | 第38页 |
·实验工艺 | 第38-40页 |
·镁铝硝酸根水滑石Mg_2Al-NO_3-LDH的制备 | 第38-39页 |
·AA、AMPS单插层及共插层水滑石的制备 | 第39页 |
·水滑石层间原位聚合的制备 | 第39页 |
·层间聚合物的分离 | 第39页 |
·Poly(AA-co-AMPS)/LDH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 第39-40页 |
·分析测试 | 第40-42页 |
·材料表征 | 第40页 |
·高吸水树脂性能测试 | 第40-42页 |
第三章 AA/AMPS插层水滑石及及层间聚合反应的研究 | 第42-66页 |
·丙烯酸插层LDH及层间原位聚合反应体系的研究 | 第42-46页 |
·XRD分析 | 第42-44页 |
·FT-IR分析 | 第44-45页 |
·TG-DTA分析 | 第45-46页 |
·AMPS插层LDH及层间原位聚合反应体系的研究 | 第46-51页 |
·晶化温度的研究 | 第47-48页 |
·单体投入量对插层的影响 | 第48-49页 |
·引发剂浓度及溶液pH值对层间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FT-IR分析 | 第50-51页 |
·TG-DTA分析 | 第51页 |
·AA、AMPS共插层LDH及层间聚合反应体系的研究 | 第51-59页 |
·AA/AMPS-LDH的结构分析 | 第51-54页 |
·P(AA/AMPS)-LDH的结构分析 | 第54-59页 |
·层间P(AA-co-AMPS)共聚物体系的研究 | 第59-64页 |
·P(AA-co-AMPS)共聚物的GPC测试 | 第59-60页 |
·P(AA-co-AMPS)共聚物的FT-IR分析 | 第60-61页 |
·P(AA-co-AMPS)共聚物的~1H-NMR测试 | 第61-62页 |
·P(AA-co-AMPS)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62-63页 |
·P(AA-co-AMPS)共聚物的SEM表征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Poly(AA-co-AMPS)/LDH高吸水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66-82页 |
·Poly(AA-co-AMPS)/LDH高吸水复合材料合成工艺的考察 | 第66-72页 |
·单体配比的选择 | 第66-67页 |
·单体浓度的选择 | 第67-68页 |
·中和度的选择 | 第68-69页 |
·AMPS-LDH用量的选择 | 第69-70页 |
·交联剂用量的选择 | 第70-71页 |
·引发剂用量的选择 | 第71-72页 |
·LDH种类及用量对高吸水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考察 | 第72-80页 |
·XRD分析 | 第73-74页 |
·FT-IR分析 | 第74-75页 |
·热稳定性分析 | 第75-76页 |
·LDH种类与用量对树脂吸水及吸盐率的影响 | 第76-77页 |
·不同盐溶液不同浓度下树脂吸盐率的考察 | 第77-78页 |
·吸水速率的研究 | 第78-80页 |
·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96-97页 |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