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石油炼制用催化剂论文

天然气裂解催化剂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引言第10-11页
   ·天然气裂解催化剂研究现状第11-12页
     ·催化剂种类第11页
     ·Ni基催化剂第11页
     ·催化剂制备方法第11-12页
     ·反应条件的影响第12页
     ·助剂的添加第12页
   ·天然气裂解催化剂反应机理第12-13页
   ·选题的特色第13-14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方案第15-17页
第二章 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评价方法第17-22页
   ·实验部分第17-18页
   ·催化剂的表征与性能评价第18-19页
     ·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第18页
     ·热重(TG)-差热分析法(DTA)第18页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18页
     ·扫描电镜(SEM)第18页
     ·透射电镜(TEM)第18页
     ·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评价第18-19页
   ·催化剂制备方法第19-21页
     ·沉淀法正加料第19页
     ·沉淀法反加料第19-20页
     ·沉淀法双股并流第20页
     ·水热法以碳酸钠为沉淀剂制备催化剂第20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催化剂第20页
     ·分子筛法制各催化剂第20-21页
   ·样品性能的评价方法第21-22页
第三章 制备方法及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影响第22-35页
   ·引言第22页
   ·不同制备方法对AL系甲烷裂解催化剂性能影响第22-26页
     ·不同制备方法制得催化剂XRD分析第22-23页
     ·不同制备方法制得催化剂SEM分析第23-24页
     ·不同制备方法制得催化剂活性评价第24-25页
     ·不同制备方法制得催化剂催化反应生成碳的SEM观察第25-26页
     ·小结第26页
   ·不 同制备方法对SI系甲烷裂解催化剂性能影响第26-30页
     ·不同制备方法制得催化剂SEM分析第26-27页
     ·不同制备方法制得催化剂活性评价第27-28页
     ·不同制备方法制得催化剂催化反应后碳的SEM观察第28-29页
     ·小结第29-30页
   ·不同沉淀剂以及焙烧温度对AL系甲烷裂解催化剂性能影响第30-33页
     ·不同沉淀剂制得催化剂XRD分析第30-31页
     ·不同沉淀剂及焙烧温度制得催化剂SEM分析第31-32页
     ·不同沉淀剂及焙烧温度制得催化剂活性评价第32页
     ·不同沉淀剂及焙烧温度制得催化剂催化反应后碳的SEM观察第32-33页
     ·小结第33页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助剂改性铝系甲烷裂解催化剂性能研究第35-47页
   ·引言第35页
   ·掺杂不同助剂催化剂的制备第35-42页
     ·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相结构影响第35-36页
     ·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形貌影响第36-38页
     ·助剂改性催化剂热差热热重分析第38页
     ·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还原性能分析第38-39页
     ·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甲烷裂解催化性能影响第39-42页
   ·助剂数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42-45页
     ·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分析第42-43页
     ·催化剂催化活性分析第43-44页
     ·副产物碳的表面结构分析第44页
     ·催化剂及碳的微观结构分析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五章 助剂改性硅系甲烷裂解催化剂性能研究第47-58页
   ·引言第47页
   ·不同NI含量催化剂的制备第47-50页
     ·Ni含量对催化剂表面形貌的影响第47-48页
     ·Ni含量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第48-49页
     ·Ni含量对催化剂催化反应产物碳表面形貌影响(添加文字说明)第49-50页
   ·掺杂不同助剂催化剂的制备第50-56页
     ·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相结构影响第50-51页
     ·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第51-52页
     ·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还原性能分析第52-53页
     ·助剂改性催化剂差热热重分析第53-54页
     ·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4-55页
     ·助剂改性催化剂热重差热分析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六章 催化裂解产物碳的提纯第58-61页
   ·引言第58页
   ·实验部分第58-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七章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导师介绍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苯定向氯化及邻氯甲苯异构化研究
下一篇:AA/AMPS-LDH插层聚合及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