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工业化相关概念及关系说明 | 第12-14页 |
一、工业化 | 第12-13页 |
二、重化工业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4-16页 |
一、关于重化工业发展中问题及作用的研究 | 第14-15页 |
二、关于重化工业发展模式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关于内蒙古重化工业发展的研究 | 第16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五节 本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内蒙古重化工业发展特征及贡献分析 | 第19-30页 |
第一节 内蒙古重化工业发展特征 | 第19-24页 |
一、重化工业增速迅猛,比重提高 | 第19-20页 |
二、重化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 第20页 |
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重化工业发展优势显现 | 第20-21页 |
四、重化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效益逐步提高 | 第21-23页 |
五、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主要产品产量稳步提高 | 第23-24页 |
第二节 重化工业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贡献 | 第24-30页 |
一、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 第24-25页 |
二、加速了内蒙古工业化进程 | 第25-26页 |
三、改善了居民生活水平 | 第26页 |
四、促进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 第26-28页 |
五、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 第28-29页 |
六、带动了劳动力就业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内蒙古重化工业发展综合评价 | 第30-38页 |
第一节 评价因素确定和指标的选取 | 第30-32页 |
一、重化工业发展影响因素确定 | 第30-31页 |
二、指标选取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内蒙古重化工业发展综合评价分析 | 第32-37页 |
一、内蒙古重化工业发展综合评价分析 | 第32-33页 |
二、内蒙古重化工业中主要影响因素的评价分析 | 第33-37页 |
第三节 内蒙古重化工业发展综合评价结论 | 第37-38页 |
一、重化工业发展模式需要创新,以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 | 第37页 |
二、配套发展制度需要完善,以保障重化工业和谐发展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内蒙古重化工业发展模式与路径 | 第38-43页 |
第一节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内蒙古重化工业发展模式 | 第38-40页 |
一、内蒙古重化工业发展模式创新总体思路 | 第38-39页 |
二、内蒙古重化工业发展模式创新的原则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内蒙古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 第40-43页 |
一、多元化发展路径 | 第40-41页 |
二、再工业化发展路径 | 第41页 |
三、产业集聚发展路径 | 第41-42页 |
四、拓展外部资源发展路径 | 第42页 |
五、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路径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构建内蒙古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研究 | 第43-50页 |
第一节 内蒙古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体系的构建 | 第43页 |
第二节 内蒙古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产业政策机制 | 第43-45页 |
一、内蒙古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引导机制 | 第44页 |
二、内蒙古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产业组织协调机制 | 第44-45页 |
三、内蒙古重化工业生态产业政策机制 | 第45页 |
第三节 内蒙古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财政税收政策机制 | 第45-46页 |
一、财政政策机制 | 第45页 |
二、税收机制 | 第45-46页 |
第四节 内蒙古重化工业其他保障机制 | 第46-50页 |
一、内蒙古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机制 | 第46-47页 |
二、内蒙古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 第47页 |
三、内蒙古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政策机制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