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我国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概述 | 第8-17页 |
第一节 我国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概念及其特征 | 第8-10页 |
一、我国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概念 | 第8-9页 |
二、我国旅游开发中生态补偿机制的特征 | 第9-10页 |
第二节 我国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10-15页 |
一、我国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外部效应理论 | 第10-12页 |
二、我国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公共物品理论 | 第12-13页 |
三、我国旅游开发中的生态环境补偿的法律关系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美国、德国和瑞典在生态环境补偿中的成功经验 | 第15-17页 |
一、美国在生态环境补偿中的成功经验 | 第16页 |
二、德国在生态环境补偿中的成功经验 | 第16页 |
三、瑞典在生态环境补偿中的成功经验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我国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现状分析 | 第17-23页 |
第一节 我国旅游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 | 第17-18页 |
一、莲花湖旅游景区的开发现状 | 第17-18页 |
二、莲花镇当地社区矛盾的产生 | 第18页 |
第二节 我国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不足 | 第18-20页 |
一、货币化的生态价值难以实现 | 第18-19页 |
二、生态环境补偿的内容与对象不明确 | 第19页 |
三、行业与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我国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0-23页 |
一、缺乏下位法的具体规定 | 第20-21页 |
二、没有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在补偿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三、生态补偿的相关法律制度不配套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我国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构建 | 第23-36页 |
第一节 构建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及其价值 | 第23-24页 |
一、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在旅游开发中的必要性 | 第23页 |
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体现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补偿原则 | 第24-26页 |
一、受益者付费原则 | 第24页 |
二、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 第24-25页 |
三、公平合理原则 | 第25页 |
四、政府主导,补偿立法和市场机制作用原则 | 第25页 |
五、均衡协调的补偿原则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我国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相关主体 | 第26-29页 |
一、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补偿对象 | 第26-27页 |
二、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补偿主体 | 第27-29页 |
第四节 我国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 第29-32页 |
一、明确被开发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是制定补偿标准的关键 | 第29-30页 |
二、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的补偿方式 | 第30-31页 |
三、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方式的种类 | 第31-32页 |
第五节 构建我国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需注意的问题 | 第32-36页 |
一、解决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制度过程中的瓶颈 | 第32-33页 |
二、完善旅游开发中的生态环境补偿体系 | 第33-34页 |
三、公共参与问题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