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少数民族环境保护习惯规则的研究视野 | 第8-16页 |
第一节 少数民族环保习惯法的界定 | 第8-10页 |
一、关于习惯法的争论 | 第8-9页 |
二、少数民族环保习惯法的界定 | 第9-10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坏保习惯法的性质、内容和基本特征 | 第10-16页 |
一、少数民族环保习惯法的性质 | 第10-11页 |
二、少数民族环保习惯法的内容 | 第11-13页 |
三、少数民族环保习惯法的特征 | 第13-16页 |
第二章 黔东南少数民族环保习惯法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 第16-28页 |
第一节 黔东南少数民族环保习惯法的内容 | 第16-22页 |
一、森林保护 | 第16-18页 |
二、农田保护 | 第18-19页 |
三、水资源保护 | 第19-21页 |
四、野生动物保护 | 第21-22页 |
第二节 黔东南少数民族环保习惯法的表现形式 | 第22-28页 |
一、乡规民约 | 第22-23页 |
二、民族习俗 | 第23-24页 |
三、生活禁忌 | 第24-25页 |
四、村规民约 | 第25-28页 |
第三章 黔东南少数民族环保习惯法的价值和作用 | 第28-32页 |
第一节 黔东南少数民族环保习惯法的历史价值 | 第28-30页 |
一、规范人的行为、保护自然环境资源 | 第28页 |
二、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 第28-29页 |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的动态平衡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黔东南少数民族环保习惯法的现实作用 | 第30-32页 |
一、维护乡土社会的正义观,保证地方稳定 | 第30页 |
二、符合法律的效益目标,节约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 | 第30-31页 |
三、便于对村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教育,有利于和谐司法 | 第31页 |
四、为民族地方自治立法提供可资借鉴的本土资源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少数民族环保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融合 | 第32-40页 |
第一节 少数民族环保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融合现象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完善国家法与环保习惯法融合的建议 | 第34-40页 |
一、环境保护的立法层面 | 第34-36页 |
二、环境保护的执法层面 | 第36-38页 |
三、环境保护的守法层面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