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9页 |
1 象山港概况 | 第7-9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7-8页 |
·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 第8页 |
·生态环境问题 | 第8页 |
·电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8-9页 |
2 海洋微生物研究 | 第9-12页 |
·海洋微生物概述 | 第9-10页 |
·海洋微生物功能 | 第10-12页 |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 | 第12页 |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12页 |
3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 第12-18页 |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概述 | 第12-13页 |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 | 第13-18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DGGE分析环境微生物多样性条件优化的探讨 | 第19-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8页 |
·材料 | 第19-21页 |
·方法 | 第21-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样品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28-30页 |
·沉积物样品粗DNA纯化方法的比较 | 第30-31页 |
·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结果 | 第31-33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条件的优化结果 | 第33-35页 |
3 讨论 | 第35-40页 |
·环境样品微生物DNA的提取质量 | 第35-36页 |
·环境样品微生物DNA的纯化 | 第36-37页 |
·PCR扩增条件的优化 | 第37-38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条件的优化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象山港电厂周围海域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DGGE分析 | 第40-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材料 | 第40-42页 |
·方法 | 第42-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3页 |
·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分析 | 第44-46页 |
·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分析 | 第46-48页 |
·水样和沉积物微生物的多样性比较分析 | 第48-50页 |
·环境样品的优势种群分析 | 第50-53页 |
3 讨论 | 第53-54页 |
第四章 象山港电厂周围海域海洋微生物生态学调查 | 第54-8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材料 | 第54页 |
·方法 | 第54-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78页 |
·细菌总数测定 | 第55-61页 |
·病毒总数测定 | 第61-66页 |
·异养细菌总数测定 | 第66-72页 |
·弧菌总数测定 | 第72-78页 |
3 讨论 | 第78-81页 |
·象山港电厂周围海域细菌和病毒时空分布的变化 | 第78-79页 |
·象山港电厂周围海域异养细菌和弧菌时空分布的变化 | 第79-8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1 总结 | 第81-82页 |
·环境样品的DNA提取及纯化 | 第81页 |
·PCR-DGGE条件的优化 | 第81页 |
·象山港电厂海域样品DGGE指纹图谱的多样性及优势菌分析 | 第81-82页 |
·象山港电厂周围海域海洋微生物生态学调查 | 第82页 |
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录 | 第89-90页 |
图版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