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四、研究框架 | 第15页 |
五、主要贡献及不足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发展历程 | 第17-26页 |
一、早期的资产减值会计思想 | 第17-18页 |
二、美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发展 | 第18-20页 |
三、国际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发展 | 第20-22页 |
四、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发展 | 第22-24页 |
五、我国金融企业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发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分析 | 第26-40页 |
一、资产减值会计相关概念辨析 | 第26-31页 |
(一) 资产 | 第26-28页 |
(二) 资产减值 | 第28页 |
(三) 资产减值会计 | 第28-30页 |
(四) 稳健性原则 | 第30-31页 |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 第31-40页 |
(一) 资产减值会计——决策有用观的体现 | 第31-35页 |
(二) 资产减值会计——未来经济利益观的要求 | 第35页 |
(三) 资产减值会计——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权衡 | 第35-37页 |
(四) 资产减值会计——稳健性原则的重要体现 | 第37-38页 |
(五) 资产减值会计——会计不确定性的具体表现 | 第38-39页 |
(六) 资产减值会计——现代资产计量理论的具体运用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资产减值会计实际应用的问题探讨 | 第40-62页 |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问题 | 第40-48页 |
(一) 减值迹象的判断 | 第40-42页 |
(二) 资产减值确认的时点 | 第42-43页 |
(三) "资产组"的应用 | 第43-46页 |
(四) 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 | 第46-48页 |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问题 | 第48-57页 |
(一) 公允价值的应用 | 第48-53页 |
(二)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应用 | 第53-57页 |
三、资产减值会计的披露问题 | 第57-59页 |
(一) 减值信息披露的对象 | 第57页 |
(二) 减值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57-58页 |
(三) 减值信息披露的方式 | 第58-59页 |
四、资产减值会计的改进建议 | 第59-62页 |
(一) 完善市场机制 | 第59页 |
(二) 加强外部审计 | 第59页 |
(三) 健全公司监管 | 第59-60页 |
(四) 提高人员素质 | 第60页 |
(五) 改进公司治理 | 第60-62页 |
第五章 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银行业的具体运用 | 第62-73页 |
一、我国商业银行简介 | 第62页 |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 | 第62-65页 |
三、资产减值会计在银行业的应用 | 第65-71页 |
四、商业银行贷款减值会计的完善建议 | 第71-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后记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