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一、绪论第10-12页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二) 现有的研究成果第11页
 (三) 研究的方法第11-12页
二、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基本理论第12-19页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2-15页
  1.弱势群体第12-14页
  2.就业援助第14-15页
 (二) 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理论基础第15-19页
  1.劳动权理论第15-17页
  2.实质公平理论第17-19页
三、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实证分析第19-30页
 (一) 我国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及成因分析第19-23页
  1.我国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第19-22页
  2.弱势群体就业难的形成原因第22-23页
 (二) 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宏观政策环境第23-25页
 (三) 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法律现状及其不足第25-30页
  1.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立法现状第25-28页
  2.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制的不足第28-30页
四、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国际经验第30-38页
 (一) 美国、英国、日本的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概况第31-36页
  1.美国第31-33页
  2.英国第33-35页
  3.日本第35-36页
 (二) 国外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经验第36-38页
  1.重视政府在促进弱势群体就业中的作用第36-37页
  2.制定专项法律消除就业歧视第37页
  3.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财政政策扶持第37页
  4.重视弱势群体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第37页
  5.发挥失业保险法促进再就业功能第37-38页
五、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制度的完善第38-48页
 (一) 完善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体系第38-44页
  1.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第38-39页
  2.完善《就业促进法》第39-40页
  3.完善分类弱势群体特别法第40-42页
  4.制定《失业保险法》第42-44页
 (二) 完善就业援助具体法律措施第44-48页
  1.完善弱势群体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第44-46页
  2.完善弱势群体的岗位援助第46-47页
  3.鼓励弱势群体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法律思考
下一篇:劳务派遣之负效应与应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