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劳动争议处理的一般理论阐释 | 第13-18页 |
(一) 劳动争议的涵义 | 第13-16页 |
1. 劳动争议的概念 | 第13-15页 |
2. 劳动争议的分类 | 第15-16页 |
(二) 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 | 第16-18页 |
1. 劳动争议和解 | 第16页 |
2. 劳动争议调解 | 第16-17页 |
3. 劳动争议仲裁 | 第17页 |
4. 劳动争议诉讼 | 第17-18页 |
二、国外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18-20页 |
(一) 国外劳动争议处理模式考察 | 第18-19页 |
1. 司法方式 | 第18页 |
2. 非司法方式 | 第18-19页 |
(二) 国外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借鉴 | 第19-20页 |
1. 英国 | 第19页 |
2. 法国 | 第19页 |
3. 韩国 | 第19页 |
4. 德国 | 第19-20页 |
三、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现状 | 第20-26页 |
(一) 我国劳动处理争议体制的构建历程回顾 | 第20-22页 |
(二)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缺失剖析 | 第22-24页 |
(三) 改革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争议体制的观点评价 | 第24-26页 |
四、重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具体设想 | 第26-34页 |
(一) 重构我国劳动处理体制应当考虑的因素和原则 | 第26-29页 |
1. 调解在我国传统的历史地位 | 第26-27页 |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政府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7-28页 |
3. 劳动争议仲裁的历史地位和不足 | 第28-29页 |
4. 司法体制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9页 |
(二) 创设“调解,特别程序两审制”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 第29-34页 |
1. 建立政府主管的调解制度 | 第29-31页 |
2. 在人民法院内部设立特别处理程序的劳动法庭 | 第31-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