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5-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数字水印 | 第18-22页 |
·基于脆弱水印的数字图像精确认证技术 | 第22-25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可逆图像水印技术 | 第28-38页 |
·可逆图像水印的特性 | 第28-29页 |
·可逆图像水印的概念 | 第28页 |
·可逆图像水印的特性 | 第28-29页 |
·可逆图像水印算法的性能评价 | 第29-31页 |
·可逆图像水印技术的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可逆图像水印分类 | 第33-36页 |
·按鲁棒性分类 | 第33-34页 |
·按水印是否可见分类 | 第34页 |
·按嵌入方式分类 | 第34-36页 |
·按水印嵌入的域分类 | 第36页 |
·可逆图像水印算法的分析与讨论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基于扩展嵌入和插值技术的可逆图像水印算法 | 第38-54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相关工作及分析 | 第39-41页 |
·JPEG-LS 预测误差扩展嵌入可逆水印算法 | 第39-40页 |
·基于插值误差的可逆图像水印算法 | 第40-41页 |
·基于插值误差扩展的水印嵌入 | 第41-46页 |
·水印的插值误差扩展嵌入方式 | 第41-42页 |
·插值误差计算 | 第42-46页 |
·基于插值误差扩展的可逆图像水印算法(RW-IEE) | 第46-50页 |
·辅助信息及水印载荷结构 | 第46-48页 |
·水印嵌入过程 | 第48-49页 |
·水印提取/图像恢复过程 | 第49页 |
·多层嵌入 | 第49-5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RW-IEE 单层水印嵌入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50-52页 |
·RW-IEE 多层水印嵌入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基于灰度直方图自适应调整的可逆图像水印算法 | 第54-65页 |
·引言 | 第54页 |
·相关工作及分析 | 第54-56页 |
·Xuan 方案 | 第55-56页 |
·Tai 方案 | 第56页 |
·Tsai 方案 | 第56页 |
·基于HAM 的可逆水印算法(HSHAM) | 第56-61页 |
·灰度直方图自适应调整技术(HAM) | 第57-58页 |
·灰度溢出处理 | 第58-60页 |
·辅助信息处理与载荷结构 | 第60页 |
·水印嵌入过程 | 第60-61页 |
·水印提取和图像恢复过程 | 第6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基于图像分块的可逆图像水印算法 | 第65-85页 |
·引言 | 第65-66页 |
·基于图像分块的可逆图像水印算法框架(RIWFB) | 第66-69页 |
·适于小尺寸图像的可逆图像水印算法 | 第69-76页 |
·水印嵌入阶段 | 第70-72页 |
·水印提取和图像恢复阶段 | 第72页 |
·灰度溢出处理及水印载荷结构 | 第72-76页 |
·基于图像分块的可逆图像水印算法(RIWB) | 第76-84页 |
·图像分块水印嵌入次序及图像水印载荷结构 | 第76-78页 |
·图像块中的可逆图像水印算法 | 第78页 |
·失真平衡处理及水印嵌入参数的确定 | 第78-80页 |
·RIWB 水印嵌入 | 第80页 |
·RIWB 水印提取和图像恢复 | 第80页 |
·算法分析 | 第80-81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81-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基于特征点坐标的图像同步算法 | 第85-103页 |
·引言 | 第85-86页 |
·背景知识及问题描述 | 第86-89页 |
·基于特征点同步模板的水印算法框架 | 第86页 |
·基于特征点的几何变换确认技术-(TII) | 第86-88页 |
·现有特征点同步模板存在的不足 | 第88-89页 |
·平面点集合的空间属性分析 | 第89-93页 |
·三点组合的RST 不变几何结构 | 第89-90页 |
·平面三点组合对象RST 变换参数的一致性 | 第90页 |
·三点组合对象的分组 | 第90-92页 |
·三点组合对象分层属性的变化 | 第92-93页 |
·基于图像特征点坐标的图像同步方案(GSCA) | 第93-97页 |
·图像特征点的检测 | 第94-95页 |
·匹配对象的设计 | 第95页 |
·对象匹配的判定准则 | 第95页 |
·几何变换确认与错误匹配影响的处理 | 第95-97页 |
·匹配算法的优化 | 第97页 |
·GSCA 算法分析 | 第97-98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98-100页 |
·GSCA 在可逆图像水印中的应用 | 第100页 |
·GSCA 与现有特征点同步模板的性能比较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七章 篡改定位精度可动态调整的可逆图像认证方案 | 第103-118页 |
·引言 | 第103-104页 |
·问题描述 | 第104-105页 |
·篡改定位精度可调的可逆图像认证框架(RIAF-VTLA) | 第105-106页 |
·RIAF-VTLA 认证信息嵌入阶段 | 第106页 |
·RIAF-VTLA 水印提取、图像恢复和认证阶段 | 第106页 |
·篡改定位精度可动态调整的可逆图像认证算法(RADATL) | 第106-114页 |
·认证块结构动态生成及标识 | 第107-108页 |
·可逆水印嵌入 | 第108-109页 |
·认证信息及认证块水印载荷生成 | 第109页 |
·认证端对有效认证块的识别 | 第109-110页 |
·可逆图像水印提取与图像恢复 | 第110页 |
·认证块签名验证 | 第110-111页 |
·算法分析 | 第111-112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12-114页 |
·RADATL 对ROI 与RONI 的区别处理 | 第114-115页 |
·RADATL 抗剪裁处理 | 第115-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一、工作总结 | 第118-119页 |
二、工作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附件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