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内科论文

热敏灸治疗哮喘的对照研究及艾灸量感关系探讨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20页
引言第20-2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22-50页
 一、中医对哮喘的认识第22-23页
  1、哮喘的病因病机第22-23页
 二、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第23-34页
  1. 哮喘的概念第23-24页
  2. 哮喘的病因及致病机理第24-25页
  3. 哮喘发病机制的认识第25-30页
  4. 治疗药物第30-32页
  5. 舒利迭的临床应用观察第32-34页
 三、中西医治疗哮喘的研究现状第34-39页
  1. 针灸治疗哮喘的研究现状第34-38页
  2. 哮喘的西医治疗第38-39页
 四、热敏灸研究状况第39-50页
  1. 影响艾灸疗效因素研究第39-45页
  2.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相关研究进展第45-50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50-82页
 1. 资料与方法第50-55页
   ·病例来源第50-52页
   ·诊断标准第52-53页
   ·分期与分级第53页
   ·纳入标准第53-54页
   ·排除标准第54页
   ·剔除标准第54页
   ·退出(脱落)标准第54页
   ·中止试验标准第54-55页
 2. 研究方法第55-57页
   ·随机操作和对照第55页
   ·治疗方法第55-56页
   ·观察项目第56-57页
   ·安全性评价第57页
   ·统计方法第57页
 3. 研究结果第57-75页
   ·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描述第57-62页
   ·疗效结果第62-65页
   ·治疗前后的体重比较第65-66页
   ·血压第66-67页
   ·中医症候评分—全身情况评分治疗前后比较第67-68页
   ·中医症候评分—呼吸道症状治疗前后比较第68-69页
   ·中医症候评分—寒热、汗出、口渴治疗前后比较第69-70页
   ·中医症候评分—大小便第70-71页
   ·中医症状总积分第71-72页
   ·哮喘症状评分第72-73页
   ·肺功能的改变第73-75页
   ·两组副作用的观察第75页
 4. 讨论第75-80页
   ·疗效判断比较第75-77页
   ·在两组治疗中不同性别在症状控制积分比较情况第77-78页
   ·治疗前后心率结果比较第78页
   ·治疗前后血压、体重情况比较第78页
   ·中医症状总积分第78-79页
   ·哮喘症状评分第79页
   ·肺功能的比较第79-80页
   ·两组副作用的观察第80页
 5. 小结第80-82页
第三部分 灸量与灸感观察探讨第82-91页
 1. 观察结果第82-86页
   ·热敏现象基础情况第82-83页
   ·热敏灸感受差异表第83-84页
   ·热敏现象的激发时间与灸感强烈的方向性比较第84-85页
   ·施灸部位与热敏现象的关系第85页
   ·灸量与热敏激发时间、热敏部位、感传方向的比较第85-86页
   ·与传统经穴重合对灸治时左右位置对称比较第86页
   ·经穴重合度对明显灸感形式的比较第86页
 2. 讨论第86-89页
   ·关于灸量与灸感之间第86-87页
   ·本研究出现的热敏化规律第87-89页
   ·热敏灸优缺点的思考第89页
 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第89-90页
 4. 小结第90-91页
结论第91-93页
结语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6页
附录第106-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温针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针刺合并埋线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