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土壤动物研究历史 | 第10-11页 |
·土壤动物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土壤动物对环境的指示意义 | 第11-12页 |
·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功能作用 | 第12-13页 |
·土壤动物在物质分解方面的作用 | 第13-14页 |
·路域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6-19页 |
·研究区的自然概况 | 第16-17页 |
·路段概况 | 第17-19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野外调查和取样 | 第19页 |
·室内分离鉴定和样品分析 | 第19-20页 |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20-2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2-39页 |
·植被恢复后土壤动物的类群和数量组成 | 第22页 |
·植被恢复后不同坡向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 | 第22-29页 |
·植被恢复后不同坡向土壤动物的类群和数量组成 | 第22-26页 |
·植被恢复后不同坡向土壤动物的垂直结构特征 | 第26-27页 |
·植被恢复后不同坡向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特征 | 第27-28页 |
·植被恢复后不同坡向土壤动物的动态特征 | 第28-29页 |
·植被恢复后不同坡位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 | 第29-34页 |
·植被恢复后不同坡位土壤动物的类群和数量组成 | 第29页 |
·植被恢复后不同坡位土壤动物的垂直结构特征 | 第29-33页 |
·植被恢复后不同坡位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特征 | 第33页 |
·植被恢复后不同坡位土壤动物的动态特征 | 第33-34页 |
·植被恢复后与未被破坏植被生境土壤动物特征的比较 | 第34-36页 |
·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36-39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植被恢复后生境与植被未被破坏生境土壤动物的群落分析 | 第40页 |
·干旱区与湿润地区公路边坡植被恢复后土壤动物特征比较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