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16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森林火险等级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火险等级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森林火险区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2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及数据处理 | 第16-2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6-18页 |
·气候状况 | 第16-17页 |
·地质地貌 | 第17页 |
·植被类型 | 第17页 |
·土壤类型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基础数据处理 | 第19-21页 |
·风灾区立地类型的划分 | 第21-24页 |
·风灾区立地分类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21-22页 |
·立地分类结果及分类图的提取 | 第22-24页 |
·风灾区景观斑块结构分析 | 第24-26页 |
3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区火险分析 | 第26-30页 |
·风灾区火险孕灾环境及致灾因子分析 | 第26-28页 |
·气候因子 | 第27页 |
·地形地貌因子 | 第27-28页 |
·风灾区承灾体的脆弱性分析 | 第28-29页 |
·风灾区不同立地条件及景观斑块的火险分析 | 第29-30页 |
4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区火险等级评价与区划 | 第30-36页 |
·风灾区火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0-31页 |
·建立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 | 第30页 |
·构建森林火险指标体系 | 第30-31页 |
·评价因子权重确定及评价指标分等定级 | 第31-34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1页 |
·建立层次结构 | 第31-32页 |
·建立重要性评价矩阵 | 第32页 |
·评价指标分级 | 第32-33页 |
·确定各林火影响因子权重,计算森林火险指数 | 第33-34页 |
·火险区划图的提取 | 第34-36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6-37页 |
·研究结论 | 第36页 |
·讨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