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 相关概念 | 第9-13页 |
1. 教学设计 | 第9-10页 |
2. 中学新课程 | 第10-12页 |
3. 数学建模 | 第12-13页 |
(三)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选择 | 第13-14页 |
2. 高中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方法和模式 | 第14-15页 |
3.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层次 | 第15-17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五) 研究价值 | 第17-18页 |
1. 学术价值 | 第17页 |
2. 应用价值 | 第17-18页 |
一、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一)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8-19页 |
(二) 数学化理论 | 第19-20页 |
(三) 问题解决理论 | 第20-21页 |
(四) 数学活动理论 | 第21-22页 |
二、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计 | 第22-30页 |
(一) 教学对象的分析 | 第22-23页 |
1. 第一阶段:简单建模 | 第22页 |
2. 第二阶段:典型案例建模 | 第22-23页 |
3. 第三阶段:综合建模 | 第23页 |
(二) 教学目标的编制 | 第23-24页 |
1. 第一阶段:简单建模 | 第23-24页 |
2. 第二阶段:典型案例建模 | 第24页 |
3. 第三阶段:综合建模 | 第24页 |
(三) 教学内容的确定 | 第24-25页 |
1. 第一阶段:简单建模 | 第25页 |
2. 第二阶段:典型案例建模 | 第25页 |
3. 第三阶段:综合建模 | 第25页 |
(四) 教学时间的安排 | 第25-26页 |
(五) 教学方式的选择 | 第26-27页 |
1. 第一阶段:简单建模 | 第26页 |
2. 第二阶段:典型案例建模 | 第26-27页 |
3. 第三阶段:综合建模 | 第27页 |
(六) 教学活动的设计 | 第27-28页 |
(七) 教学评价的设计 | 第28-30页 |
三、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计举例 | 第30-45页 |
(一) 教学对象的分析 | 第30页 |
(二) 教学目标的编制 | 第30页 |
(三) 教学内容的选择 | 第30-31页 |
(四) 教学时间的安排 | 第31-33页 |
1. 第一课时 | 第31-32页 |
2. 第二课时 | 第32-33页 |
(五) 教学方式的选择 | 第33页 |
1. 第一课时 | 第33页 |
2. 第二课时 | 第33页 |
(六) 教学活动的设计 | 第33-44页 |
1. 第一课时 | 第33-39页 |
2. 第二课时 | 第39-44页 |
(七) 教学评价的设计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