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特殊性及现状分析 | 第16-27页 |
·我国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 | 第16-19页 |
·公务员职业具有明显的政治性 | 第16页 |
·公务员职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 第16-17页 |
·公务员职业享有较多的心理优越感 | 第17-18页 |
·公务员职业比较注重考核的综合性 | 第18页 |
·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高 | 第18页 |
·公务员职业比较重视公仆角色的培养 | 第18-19页 |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特殊性 | 第19-21页 |
·公务员的激励机制具有政治公共性 | 第19-20页 |
·公务员的激励机制具有财政约束性 | 第20页 |
·公务员的激励措施具有统一性 | 第20-21页 |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运行的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我国公务员的薪酬结构 | 第21-23页 |
·我国公务员的考核体制 | 第23-24页 |
·我国公务员的奖惩制度 | 第24页 |
·我国公务员的激励方式 | 第24-26页 |
·我国公务员的利益感受 | 第26-27页 |
第3章 双因素理论及其对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的理论借鉴 | 第27-33页 |
·双因素理论的内涵及其应用特征 | 第27-30页 |
·双因素理论的相关概念 | 第27页 |
·双因素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 第27-28页 |
·双因素理论的应用特征 | 第28-30页 |
·双因素理论对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的借鉴作用 | 第30-33页 |
·强调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 | 第30-31页 |
·保持个体激励和集体激励的有效平衡 | 第31页 |
·把握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的相互协调 | 第31-32页 |
·注重制度激励和行为激励的有效融合 | 第32-33页 |
第4章 双因素理论在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中的运用 | 第33-45页 |
·理论层面:创新公务员的激励理论和理念 | 第33-36页 |
·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激励理论 | 第33-34页 |
·底薪情况下如何有效激励公务员 | 第34-36页 |
·制度层面:改进和完善公务员的激励制度 | 第36-39页 |
·全面建立和健全公务员的激励制度 | 第36-38页 |
·强调激励机制与考核体系的配合度 | 第38页 |
·完善激励制度运用的公平合理性 | 第38-39页 |
·技术层面:丰富公务员激励手段和技术 | 第39-41页 |
·保健类激励手段的类型及运用 | 第39-40页 |
·激励类激励手段的类型及运用 | 第40-41页 |
·应用层面:建立新形势下公务员激励的有效机制 | 第41-45页 |
·对不同职业生涯的公务员的激励 | 第41-42页 |
·对不同层次的公务员的激励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