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线孙水河5号桥加固方案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梁桥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孙水河5号桥病害及加固方案分析 | 第21-43页 |
·结构总体布置及设计概况 | 第21-24页 |
·结构总体布置 | 第21页 |
·既有设计概况 | 第21-24页 |
·桥梁检测概况及梁体病害分析 | 第24-30页 |
·桥梁检测概况 | 第24-25页 |
·梁体裂纹病害 | 第25-29页 |
·剪力铰病害 | 第29页 |
·病害原因 | 第29-30页 |
·加固的必要性 | 第30页 |
·主要加固技术标准 | 第30-31页 |
·主要加固设计规范 | 第31页 |
·加固原则 | 第31-32页 |
·加固目标 | 第32页 |
·加固方案 | 第32-37页 |
·两跨连续梁方案 | 第32-34页 |
·四跨连续梁方案 | 第34-35页 |
·增大梁体截面方案 | 第35-37页 |
·加固施工方案 | 第37-40页 |
·两跨连续梁的施工 | 第37-38页 |
·四跨连续梁的施工 | 第38-39页 |
·增大截面的施工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3页 |
第三章 既有结构的复核计算 | 第43-73页 |
·计算模型 | 第43-44页 |
·既有结构的施工阶段计算 | 第44-52页 |
·施工阶段划分 | 第44页 |
·施工阶段计算结果 | 第44-52页 |
·既有结构的运营阶段计算 | 第52-64页 |
·单项荷载作用 | 第52-57页 |
·荷载组合作用 | 第57-61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既有结构主跨跨中梁段的局部应力分析 | 第64-72页 |
·计算模型 | 第64-65页 |
·计算结果 | 第65-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两跨连续梁方案的加固计算分析 | 第73-97页 |
·静力计算 | 第73-92页 |
·结构内力 | 第73-77页 |
·支座反力 | 第77-78页 |
·混凝土应力 | 第78-88页 |
·钢束应力 | 第88-89页 |
·竖向挠度 | 第89-90页 |
·梁端转角 | 第90页 |
·静力计算小结 | 第90-92页 |
·结构动力特性 | 第92-93页 |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93-95页 |
·水文计算 | 第95-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第五章 增大截面方案的计算分析 | 第97-102页 |
·运营阶段的整体计算结果 | 第97-98页 |
·主跨跨中梁段的局部应力分析 | 第98-101页 |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加固实施方案 | 第102-113页 |
·加固方案比较 | 第102页 |
·两跨连续梁方案的技术可行性 | 第102-103页 |
·两跨连续梁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 第103页 |
·两跨连续梁加固方案设计要点 | 第103-104页 |
·加固施工顺序及方法 | 第104-105页 |
·维修加固施工技术要点 | 第105-112页 |
·加固区域混凝土表面清理 | 第105-106页 |
·钢筋阻锈处理 | 第106页 |
·混凝土破损修补处理 | 第106页 |
·裂缝处理 | 第106-108页 |
·植筋 | 第108-109页 |
·粘贴碳纤维布 | 第109-112页 |
·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8页 |
作者简历 | 第118-11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