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0页 |
| ·轮胎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非水平路面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2章 动态车轮模型的建立 | 第21-49页 |
| ·车轮系统完备自由度建模 | 第21-22页 |
| ·动态车轮模型模块划分 | 第22-23页 |
| ·刚性环动力学的建立 | 第23-26页 |
| ·轮胎静力学的建立 | 第26-32页 |
| ·轮胎与路面接触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 ·轮胎与路面动静摩擦分离模型的建立 | 第28-32页 |
| ·应用于动态车轮模型的稳态插值轮胎模型 | 第32-40页 |
| ·坐标系的定义 | 第33-35页 |
| ·滑移率的计算 | 第35页 |
| ·轮胎力的插值计算 | 第35-39页 |
| ·复合工况预测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 ·模型的特点分析 | 第40-42页 |
| ·模型参数的获取 | 第42-48页 |
| ·胎体六向刚度的解算方法 | 第42-45页 |
| ·胎体六向刚度的测试结果 | 第45-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3章 非水平路面模型与路面探测算法 | 第49-61页 |
| ·非水平路面模型的建立 | 第49-59页 |
| ·描述路面的 S‐L 坐标系的定义 | 第49-50页 |
| ·路面数据存储表的建立 | 第50-52页 |
| ·S‐L‐Z 坐标值和 X‐Y‐Z 坐标值的相互转换 | 第52-56页 |
| ·路面三角形网格划分 | 第56-57页 |
| ·路面高程和法向量的计算 | 第57-59页 |
| ·非水平路面的轮胎探测算法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4章 非水平路面动态车轮模型的仿真验证 | 第61-77页 |
| ·稳态轮胎力学特性仿真验证 | 第61-63页 |
| ·纯侧偏工况 | 第61-62页 |
| ·纯纵滑工况 | 第62-63页 |
| ·车轮模型应用于整车模型的仿真验证 | 第63-68页 |
| ·静平衡工况 | 第64-65页 |
| ·制动停车工况 | 第65-67页 |
| ·角阶跃转向工况 | 第67-68页 |
| ·非水平路面模型仿真验证 | 第68-75页 |
| ·斜坡路面工况 | 第68-70页 |
| ·侧坡路面工况 | 第70-72页 |
| ·正弦路面工况 | 第72-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77-79页 |
| ·全文总结 | 第77-78页 |
|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