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叉隧道不同近接距离对围岩压力和衬砌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交叉(叠)隧道的工程实践 | 第12-13页 |
·交叉(叠)隧道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拟解决问题的关键 | 第18-19页 |
第2章 近接隧道类型及围岩压力分类 | 第19-28页 |
·近接隧道的分类 | 第19-23页 |
·隧道近接施工的分类 | 第19-21页 |
·隧道近接施工邻近程度的判断研究 | 第21-23页 |
·围岩压力分类 | 第23-26页 |
·变形压力 | 第23页 |
·松动压力 | 第23-25页 |
·膨胀压力 | 第25页 |
·冲击压力 | 第25-26页 |
·深埋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 | 第26-28页 |
第3章 近接立交隧道的三维模型及计算工况 | 第28-41页 |
·围岩力学模型的选择 | 第28-29页 |
·岩体力学方法 | 第29-30页 |
·工程概况 | 第30-33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33-34页 |
·有限元分析概述 | 第33页 |
·模型建立基本假定 | 第33-34页 |
·计算单元的选取 | 第34页 |
·以64°角立交情况下不同近接距离模型的建立 | 第34-41页 |
·材料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 | 第34-35页 |
·模型边界条件 | 第35-41页 |
第4章 新梅花山隧道围岩压力、位移和结构内力 | 第41-79页 |
·新梅花山隧道围岩和内力分析关键截面、关键点 | 第41-42页 |
·新梅花山隧道围岩压力分析 | 第42-52页 |
·新梅花山隧道各截面点竖向位移 | 第52-56页 |
·新梅花山隧道各截面点横向位移 | 第56-60页 |
·新梅花山隧道各截面弯矩 | 第60-68页 |
·新梅花山隧道各截面轴力 | 第68-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乌蒙山隧道围岩压力、位移和结构内力 | 第79-117页 |
·乌蒙山隧道围岩和内力分析关键截面、关键点 | 第79-80页 |
·乌蒙山隧道围岩压力分析 | 第80-88页 |
·乌蒙山隧道各截面点竖向位移 | 第88-92页 |
·乌蒙山隧道各截面点横向位移 | 第92-95页 |
·乌蒙山隧道各截面弯矩 | 第95-103页 |
·乌蒙山隧道各截面轴力 | 第103-110页 |
·立交区域夹层岩体的围岩应力和变形 | 第110-115页 |
·立交区域夹层岩体的围岩应力 | 第111-113页 |
·立交区域夹层岩体的围岩变形 | 第113-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6章 两隧道安全系数及配筋计算 | 第117-132页 |
·安全系数 | 第117-123页 |
·新梅花山隧道衬砌安全系数 | 第121-122页 |
·乌蒙山隧道支护内力安全系数 | 第122-123页 |
·新梅花山隧道和乌蒙山隧道配筋计算 | 第123-132页 |
·非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第123-126页 |
·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第126-128页 |
·二次衬砌配筋后截面复核 | 第128-129页 |
·二次衬砌配筋计算结果 | 第129-132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32-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