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论文

地方政府回应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一、国外相关研究第12-13页
  二、国内相关研究第13-15页
  三、综合结论第15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结构安排与基本方法第15-18页
  一、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5-16页
  二、研究方法、创新及局限第16-18页
第二章 政府回应研究的理论视角第18-26页
 一、政府回应的理论发展第18-21页
 二、政府回应内涵及层次表现第21-24页
 三、政府回应的基本特征第24-26页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回应能力考察第26-41页
 第一节 我国地方政府回应机制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第26-29页
  一、发展阶段第26-27页
  二、制度创新与转型阶段第27-29页
 第二节 地方政府回应存在的问题第29-32页
  一、回应迟缓第29-30页
  二、回应失衡第30-31页
  三、回应低效第31-32页
 第三节 地方政府回应缺失的原因分析第32-41页
  一、转型期行政机构的弊端第32-34页
  二、公众参与存在问题第34-37页
  三、回应机制建设不完善第37-41页
第四章 地方政府回应能力建设——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第41-48页
 第一节 杨浦区加强政府回应的机制建设第41-45页
  一、“网上评议政府”的运作概况第41-43页
  二、“一线工作法”的运作概况第43-45页
 第二节 杨浦区政府回应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启示第45-48页
  一、回应意识尚处被动第45页
  二、制度建设有待深化第45-46页
  三、回应能力存在缺失第46-48页
第五章 提升地方政府回应能力的对策第48-62页
 第一节 国外提升政府回应能力的经验第48-51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第48-49页
  二、坚持平等沟通协商第49页
  三、注重电子政府建设第49-50页
  四、大力发展第三部门第50-51页
 第二节 我国地方政府回应机制建设的原则与功能定位第51-53页
  一、回应机制建设的原则第51-52页
  二、我国地方政府回应机制建设的功能定位第52-53页
 第三节 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回应能力的对策建议第53-62页
  一、加强理性官僚制建设第53-54页
  二、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第54-58页
  三、变革政府层级架构第58-59页
  四、完善政府决策制度第59-62页
结束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政府公共责任的外部监督有效性研究--以地方人大监督为视角
下一篇:地方政府绩效提升--以常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