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构造论文

电控柴油机EOL系统工艺建设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2页
   ·国外电控柴油机的发展现状第12-17页
     ·日本电装ECD-U2 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第13-15页
     ·BOSCH 电控高压共轨式喷油系统第15-17页
     ·意大利Unijet 喷油系统第17页
   ·我国电控柴油机的发展现状第17-19页
   ·电控柴油机 EOL 的重要性第19页
   ·我国电控柴油机EOL 系统工艺发展现状第19-21页
   ·开展这项研究的必要性第21页
   ·本课题的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电控柴油机EOL 系统的方案设计第23-28页
   ·电控柴油机EOL 的功能要求第23-24页
   ·电控柴油机EOL 的方案设计和组成第24-26页
     ·EOL 工位的建设第24-25页
     ·故障诊断功能的研究和实现第25页
     ·电控线束的检测研究和应用第25-26页
     ·试验台架的建设第26页
   ·典型的电控柴油机EOL 工具简介第26-27页
     ·国外厂家开发的EOL 工具第26-27页
     ·国内厂家开发的EOL 工具第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电控柴油机EOL 系统的工艺建设和研究第28-64页
   ·电控柴油机EOL 操作流程的设计第28-31页
     ·基于系列变型机的EOL 流程的设计第28-29页
     ·基于精细调整的EOL 流程设计第29页
     ·典型的EOL 设备设计方案第29-30页
     ·EOL 网络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第30-31页
   ·EOL 的权限设置和写入信息的研究第31-33页
     ·EOL 权限设置的设计第31-32页
     ·EOL 的写入信息的设计方案第32-33页
   ·EOL 系统工位的建设和研究第33-57页
     ·EOL 系统组成第33页
     ·EOL 软件工作流程的设计第33-35页
     ·数据库服务器第35页
     ·管理员工作站的建设第35-38页
     ·操作员工作站的建设第38-42页
     ·EOL 应用软件网络配置的策划第42-43页
     ·EOL 数据库的设计方案第43页
     ·EOL 活动报告的设计方案第43-45页
     ·EOL 系统的数据日志的设计方案第45页
     ·EOL 系统工位的优化建设第45-57页
   ·故障诊断功能的研究和实现第57-62页
     ·ECU 的故障闪码的研究和和应用第57页
     ·控制器识别第57-58页
     ·故障读取第58页
     ·故障清除第58-59页
     ·运行状态监测第59-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 电控柴油机电控线束检测的研究和应用第64-81页
   ·电控柴油机电控线束检测研究的必要性第64页
     ·电控线束检测是满足设计要求的保障第64页
     ·电控线束检测是质量上的迫切要求第64页
   ·柴油机电控线束检测仪的初步设计第64-69页
     ·设计思路的探索第64-65页
     ·电路原理的设计第65-66页
     ·控制面板的设计第66页
     ·检测仪的制作第66-67页
     ·检测仪检测柴油机电控线束的过程第67页
     ·线束检测仪改进设计和实现自动化检测第67-69页
   ·柴油机电控线束智能检测系统的设计第69-79页
     ·线束智能检测系统的设计的背景第69-70页
     ·系统的构成研究第70-72页
     ·下位机系统的设计第72-75页
     ·上位机系统应用程序的开发第75-77页
     ·线束智能检测系统检测电控线束的过程第77-78页
     ·线束智能检测系统投入生产应用后产生的效益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五章 电控柴油机试验台架的建设和试验研究第81-89页
   ·试验台架电控柴油机工装线束的设计和安装第81-82页
     ·电控柴油机电控线束的线路分析第81页
     ·工装线束的设计和安装第81-82页
   ·电控柴油机试验台架控制台的建设和改造第82-85页
     ·试验台架控制台的配置第83页
     ·试验台架控制台显示面板和控制面板的设计第83-84页
     ·试验台架控制台现场建设实况第84-85页
   ·电控柴油机试验台架电子油门的安装第85页
   ·电控柴油机试验第85-86页
   ·EOL 系统工艺建设完成后的效益分析第86-87页
     ·刷写ECU 能力的提升第86页
     ·试验能力的提升第86-87页
     ·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的节约第87页
     ·效益综合分析第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9-92页
   ·全文总结第89-91页
   ·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致谢第95-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5800柴油机进气道位置偏差分析及改进
下一篇: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适应商用车工况的排放标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