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隐私权概述 | 第9-19页 |
·对隐私权定义的不同认识 | 第9-12页 |
·独处权理论 | 第9-10页 |
·一般人格权理论 | 第10页 |
·信息控制理论和信息秘密说 | 第10-11页 |
·私生活自由说和亲密关系自治理论 | 第11页 |
·本文对隐私权的定义 | 第11-12页 |
·隐私权法律关系 | 第12-16页 |
·隐私权的主体 | 第12-13页 |
·隐私权的客体 | 第13-14页 |
·隐私权的内容 | 第14-16页 |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新特点和重要性 | 第16-17页 |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新特点 | 第16页 |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2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侵权问题 | 第19-29页 |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侵权主体及其侵权行为 | 第19-23页 |
·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行为 | 第19-20页 |
·电子商务网站的侵权行为 | 第20页 |
·招聘网站和社交类网站的侵权行为 | 第20-21页 |
·政府的侵权行为 | 第21-22页 |
·雇主的侵权行为 | 第22-23页 |
·一般自然人的侵权行为 | 第23页 |
·黑客的侵权行为 | 第23页 |
·网络环境下隐私侵权的损害后果和因果关系 | 第23-24页 |
·网络环境下隐私侵权的归责原则 | 第24-26页 |
·传统隐私权侵权的过错原则 | 第24-25页 |
·网络环境下的隐私侵权亦应采取过错原则 | 第25-26页 |
·网络环境下隐私侵权的责任形式 | 第26-27页 |
·网络环境下隐私侵权的免责事由 | 第27-28页 |
·国家机关的正常职权活动 | 第27页 |
·公民的合法知情权 | 第27页 |
·受害人同意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比较研究 | 第29-35页 |
·美国模式 | 第29-31页 |
·行业自律模式为主 | 第29-30页 |
·法保护为辅 | 第30-31页 |
·欧盟的立法保护模式 | 第31-32页 |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保护模式 | 第32-33页 |
·德国 | 第32页 |
·香港地区 | 第32页 |
·台湾地区 | 第32-33页 |
·其他国家或地区模式的比较评析 | 第33页 |
·域外网络环境下隐私保护的趋同性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我国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对策研究 | 第35-43页 |
·我国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现状 | 第35-37页 |
·立法保护现状 | 第35-36页 |
·行业自律现状 | 第36-37页 |
·制定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特别法 | 第37-39页 |
·制定该特别法的原因分析 | 第37页 |
·该法应坚持的原则 | 第37-38页 |
·该法应有的框架 | 第38-39页 |
·网络经营者应当制定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隐私权保护政策 | 第39-41页 |
·加强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政府应对其进行规范引导和扶持 | 第41页 |
·加强公民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意识 | 第41页 |
·加强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国际合作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