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曹植文学的批评史略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2页
绪论第12-20页
 一、解题:对几个相关概念的梳理和界定第12-14页
 二、综述:关于曹植文学的研究现状分析第14-17页
 三、创新:“专人文学批评史”的初步建构第17-20页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曹植文学的批评第20-40页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曹植文学的总体批评概况第20-27页
  一、“音义既远,清辞妙句”:曹魏时期对曹植文学的批评第22-24页
  二、“骨气奇高,词彩华茂”:两晋南北朝时期对曹植文学的批评第24-27页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曹植文学的主要批评第27-40页
  一、兼善四言“雅润”、五言“清丽”:奠定了曹植诗的批评基调第27-32页
  二、“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对曹植赋作的高度评价第32-34页
  三、章表“体赡而律调”:对曹植其他文体的批评第34-40页
第二章 隋唐五代时期对曹植文学的批评第40-71页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对曹植文学的批评概况第41-47页
  一、“君子哉,思王也,其文深以典”:对曹植人品及其经历的关注第43-44页
  二、“子建笔丽于荀彧”:对曹植诗文及其文才的赞誉第44-45页
  三、“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对曹植诗的声律与“风骨”予以肯定第45-46页
  四、“更尚文辞,忽君人之大道”:对曹植诗文等建安文学有所贬抑第46-47页
 第二节 王昌龄《诗格》对曹植诗的批评第47-55页
  一、“气高出于天纵,不傍经史,卓然为文”:对曹植诗的总体评价第47-49页
  二、“事须轻重相间,仍须以声律之”:从用字、声律等方面对曹植诗的批评第49-53页
  三、“诗有五趣向”:从总体风格等方面对曹植诗的批评第53-55页
 第三节 皎然《诗式》对曹植诗的批评第55-62页
  一、“邺中七子,陈王最高”:对曹植诗的充分肯定第56-57页
  二、“语似用事,义非用事”:对曹植《赠白马王彪》的批评第57-59页
  三、“其词婉娩,存讥谏也”:对曹植《三良诗》的批评第59-60页
  四、“后势特起,前势似断”:对曹植《七哀诗》的批评第60-62页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其他批评者对曹植诗文的批评第62-71页
  一、“曹子建诗名冠古,唯吟“清夜”之篇”:韦庄等对曹植诗的批评第62-64页
  二、“今但据后人所拟,採其意而注之”:吴兢对曹植乐府诗的批评第64-68页
  三、“曹有《愁霖赋》,谢有《愁霖诗》”:对曹植赋、表与颂等文体的批评第68-71页
第三章 宋金元时期对曹植文学的批评第71-98页
 第一节 宋金元时期对曹植文学的批评概况第72-78页
  一、“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对曹植诗文及其文才的称颂第74-76页
  二、“四言自曹氏父子、王仲宣、陆士衡后,惟陶公最高”:曹植诗坛至尊地位呈下降趋势第76-77页
  三、“古今詩人推陳王及古詩第一,此乃不易之论”:张戒对贬抑曹植的反拨第77-78页
 第二节 张戒《岁寒堂诗话》与范晞文《对床夜话》对曹植文学的批评第78-87页
  一、“不期于咏物,而咏物之工,卓然天成”:张戒对曹植诗的激赏第78-82页
  二、“古人句法极多,有相袭者”:范晞文对曹植诗章法字句等的审美把握第82-87页
 第三节 刘履《选诗补注》及其他人对曹植诗文的批评第87-98页
  一、“持论公正,诚有补於世教”:刘履《选诗补注》对曹植诗的批评第87-89页
  二、“虽华藻随时,而体律相仿”:其他人对曹植诗文的批评第89-98页
第四章 明代对曹植文学的批评第98-135页
 第一节 明代对曹植文学的批评概况第99-108页
  一、“其调高,其格正”:对曹植诗在诗歌演变中调高格正的审美肯定第102-103页
  二、“其平仄妥帖,尚有古意”:对曹植诗文流变及其用辞藻饰等的批评第103-104页
  三、“必终身臣汉,则王之心其周文王乎”:结合曹植人品、政治境遇评其诗第104-106页
  四、“材太高,辞太华”:自然冲淡的审美追求使得对其诗文的贬抑在延续第106-108页
 第二节 胡应麟《诗薮》对曹植文学的批评第108-118页
  一、“陈思而下,诸体必备,门户渐开”:对曹植诗历史地位的肯定第108-112页
  二、“稍露词人脚手,格调在汉、魏间”:提倡“本色”辨体与诗之格调第112-115页
  三、“汉诗自然,魏诗造作”:从无意为诗到有意为诗的优劣俱见第115-118页
 第三节 许学夷《诗源辩体》对曹植文学的批评第118-126页
  一、“体皆敷叙,而语皆构结”:对曹植诗的比较批评第119-121页
  二、“体既整秩”、“事由创撰”:对曹植乐府诗的批评第121-124页
  三、“但引事而不用事”:对曹植工于诗作的具体批评第124-126页
 第四节 明代其他人对曹植文学的批评第126-135页
  一、“万转心机,乃成篇什”:谢榛等人对曹植诗的批评第126-131页
  二、“骨气渐弱,体制犹存”:对曹植赋及其他文体的批评第131-135页
第五章 清代对曹植文学的批评第135-169页
 第一节 清代对曹植文学的批评概况第137-151页
  一、“诗有道统,不可不究其所自”:对曹植诗文文体渊源流变的批评第140-147页
  二、“五色相宣,八音朗畅”:对曹植文辞、韵律及章法等形式因素的批评第147-149页
  三、“以喻其忧谗畏讥,进退维谷之意”:对曹植诗文主旨等层面的批评第149-150页
  四、“伸纸挥毫,雷同一律”:对曹植诗文的贬抑第150-151页
 第二节 王夫之对曹植文学的批评第151-156页
  一、“《艳歌》正可无限”、“《杂诗》清回纯净”:王夫之对曹植诗的肯定第152-153页
  二、“子建橫得大名,酌其定品,正在陳琳、阮瑀之下”:对曹植诗文的贬抑第153-156页
 第三节 沈德潜等人对曹植诗文的批评第156-169页
  一、“陈思极工起调”:对曹植诗之章法、文辞等的批评第157-160页
  二、“从古题自出新题也”:对曹植乐府诗渊源流变的批评第160-167页
  三、“子建人品甚正,志向甚远”:结合曹植人品对其诗文的批评第167-169页
结语第169-173页
附录 历代曹植文学的批评调查报告(I—V)第173-302页
 凡例第173-174页
 附录一 魏晋南北朝对曹植文学按文体分类批评调查表第174-189页
 附录二 隋唐五代对曹植文学按文体分类批评的调查表第189-199页
 附录三 宋元金对曹植文学按文体分类批评调查表第199-214页
 附录四 明代对曹植文学按文体分类批评调查表第214-245页
 附录五 清代曹植文学按文体分类批评统计表第245-302页
参考文献第302-310页
致谢第310-311页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311页

论文共3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隋唐故事考论
下一篇:形式概念分析和粗糙集理论的代数及拓扑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