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7页 |
绪论 | 第17-38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7-20页 |
第二节 概念与研究范围 | 第20-27页 |
第三节 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27-35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5-38页 |
第一章 史传与笔记:解释历史的切入点与虚构原则 | 第38-56页 |
第一节 史传的资料价值与文学意义 | 第38-49页 |
一、《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基础资料 | 第38-43页 |
二、《资治通鉴》:文学意义 | 第43-49页 |
第二节 唐宋笔记与文言小说记述的隋唐故事 | 第49-56页 |
一、笔记记载的隋唐故事:迈向虚构与传奇的一步 | 第49-52页 |
二、《隋遗录》与“隋炀帝三记”:立体化的隋炀帝故事 | 第52-56页 |
第二章 说唱文学:持久涉足与审美演变 | 第56-132页 |
第一节 唐代至明中期说唱文学领域的隋唐故事 | 第56-74页 |
一、《韩擒虎话本》:传奇英雄形象的初步彰显 | 第56-60页 |
二、《唐太宗入冥记》:贤君明主形象的颠覆 | 第60-67页 |
三、《隋炀帝逸游召谴》:隋炀帝故事的初步整合 | 第67-68页 |
四、《薛仁贵征辽事略》:薛仁贵故事的基本定型 | 第68-74页 |
五、《新刊全相薛仁贵跨海征辽故事》:薛仁贵故事的进一步丰富 | 第74页 |
第二节 明末清初至民初说唱文学领域的隋唐故事 | 第74-132页 |
一、柳敬亭与隋唐故事 | 第75-78页 |
二、南方评话系统中的隋唐书目及传承概况 | 第78-89页 |
三、北方评书系统中的隋唐书目及传承概况 | 第89-98页 |
四、鼓词(含子弟书等)作品 | 第98-132页 |
第三章 戏曲传唱:典型化趋势与传播强度 | 第132-222页 |
第一节 元明杂剧作品 | 第132-148页 |
一、隋炀帝故事 | 第132-133页 |
二、尉迟恭故事 | 第133-140页 |
三、瓦岗英雄故事 | 第140-145页 |
四、薛仁贵故事 | 第145-148页 |
第二节 明清传奇作品 | 第148-177页 |
一、隋炀帝故事 | 第148-149页 |
二、尉迟恭故事 | 第149-151页 |
三、秦琼故事 | 第151-160页 |
四、罗成故事 | 第160-161页 |
五、其他瓦岗英雄的故事 | 第161-163页 |
六、其它相关隋唐故事 | 第163-169页 |
七、薛家将故事 | 第169-177页 |
第三节 京剧与地方戏传统剧目 | 第177-222页 |
一、尉迟父子故事 | 第178-181页 |
二、秦家将故事 | 第181-189页 |
三、罗家将故事 | 第189-194页 |
四、其他瓦岗英雄故事 | 第194-197页 |
五、其它相关隋唐故事 | 第197-202页 |
六、薛家将故事 | 第202-214页 |
七、《绿牡丹》故事 | 第214-222页 |
第四章 系列小说:叙事发展的集大成之作 | 第222-263页 |
第一节 隋唐系列小说盛行一时的原因 | 第222-237页 |
一、史学与文学传统:奠定创作基础与培养阅读兴趣 | 第222-223页 |
二、作者因素:创作动机 | 第223-231页 |
三、读者因素:阅读兴趣与读者群的形成壮大 | 第231-234页 |
四、题材优势:“有热闹的故事” | 第234-237页 |
第二节 隋唐系列小说的演变发展 | 第237-255页 |
一、小说类型的演变:历史演义、英雄传奇、武侠小说 | 第237-246页 |
二、故事内容的演变:情节趋于完整丰富、人物形象逐渐鲜明 | 第246-250页 |
三、思想意蕴的演变:下层趣味的发展 | 第250-255页 |
第三节 《绿牡丹》:隋唐系列小说转向问题 | 第255-263页 |
一、历史演义、英雄传奇转向武侠小说 | 第255-257页 |
二、“江山”转向“江湖” | 第257-259页 |
三、武林正邪模式 | 第259-260页 |
四、儿女侠情模式 | 第260-263页 |
第五章 文化解读与文学沉思 | 第263-307页 |
第一节 “义”的构建与幻灭——从秦琼和单雄信形象说起 | 第263-272页 |
一、真实的历史人物 | 第263-264页 |
二、小说对二人的重塑 | 第264-270页 |
三、演变的原因 | 第270-272页 |
第二节 市民理想与处世态度的反映——程咬金形象新解 | 第272-279页 |
一、历史上的程咬金 | 第272-273页 |
二、小说对程咬金的改造 | 第273-279页 |
第三节 努力超越与男性视角局限——解读女将形象 | 第279-298页 |
一、女将形象的演变发展 | 第279-291页 |
二、男性视角的局限 | 第291-294页 |
三、女将的婚姻模式与大汉族主义 | 第294-298页 |
第四节 隋唐系列小说不能跻身名著的原因——以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比较为主 | 第298-307页 |
一、战线太长,结构松散 | 第298-300页 |
二、中心人物不一,人物个性不足 | 第300-301页 |
三、着眼点不同,主旨不统一 | 第301-304页 |
四、缺少一个伟大的加工写定者 | 第304-307页 |
结语 | 第307-314页 |
参考文献 | 第314-323页 |
附录一 隋唐系列小说海外传播与影响 | 第323-353页 |
附录二 目前可见的相关评书出版物 | 第353-355页 |
致谢 | 第355-35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