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2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四) 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 一、大学生人格现代化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 第12-21页 |
| (一) 大学生人格现代化 | 第12-15页 |
| (二) 马克思主义人格观 | 第15-17页 |
| (三) 其它人格理论借鉴 | 第17-21页 |
|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大学生人格现代化的现实依据 | 第21-35页 |
| (一) 大学生人格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诉求 | 第21-25页 |
| (二) 大学生人格现代化是大学生人格自身发展完善的实际需要 | 第25-31页 |
|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大学生人格现代化提供了有效保障 | 第31-35页 |
| 三、塑造大学生现代人格,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第35-47页 |
| (一) 树立大学生现代人格塑造的目标——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与要求 | 第35-37页 |
| (二) 坚持大学生现代人格塑造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念与特色 | 第37-39页 |
| (三) 优化大学生现代人格塑造的路径——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机与活力 | 第39-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的教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