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

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问题提出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6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页
     ·创新之处第16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9页
     ·专业学位第16-17页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第17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第17页
     ·培养模式第17-19页
第二章 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特点分析及产生背景第19-33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特点分析第19-26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与工程类硕士的比较第19-21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生的特点第21-22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人才结构第22-25页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重点第25-26页
   ·我国以往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特点第26-30页
     ·培养目标强调应用性第28页
     ·课程设置强调基础性和先进性第28页
     ·导师指导采取双导师制第28-29页
     ·学位论文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第29页
     ·人才培养按工程领域进行培养第29页
     ·培养方式注重校企合作第29-30页
   ·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产生背景第30-33页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第30-31页
     ·转变人才培养结构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转变第31-32页
     ·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第32-33页
第三章 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第33-54页
   ·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现状第33-42页
     ·当前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校际比较第33-41页
     ·当前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产生差异性的原因分析第41-42页
   ·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调查第42-49页
     ·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认知第42-44页
     ·对课程设置及实施效果的评价第44-47页
     ·对双导师制的看法第47-48页
     ·对工程实践方面的期望第48-49页
   ·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第49-54页
     ·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认识不足第49-50页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第50-51页
     ·双导师制作用不突出第51页
     ·实践质量保障体系缺失第51-52页
     ·奖学金制度亟待建立第52页
     ·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欠缺第52-54页
第四章 新时期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第54-67页
   ·培养理念上树立全面发展工程素养的“大工程观”第54-58页
     ·以转变观点提高认识为先导第55-56页
     ·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第56-57页
     ·培养目标定位突显应用性与综合性第57-58页
   ·培养过程中强化联合性与工程性第58-63页
     ·课程方面第58-60页
     ·导师指导方面第60-62页
     ·工程实践方面第62-63页
   ·管理过程注重系统性与全面性第63-67页
     ·加强全过程管理第64-65页
     ·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第65页
     ·加快制定推出相关支持政策第65-67页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录一:学生问卷第72-74页
附录二:教师问卷第74-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研究
下一篇:广州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