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缩略词表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柑橘黄龙病研究进展 | 第17-34页 |
·前言 | 第17页 |
·发生、分布及危害 | 第17-18页 |
·黄龙病的症状 | 第18-19页 |
·病原的研究 | 第19-21页 |
·病原的分类 | 第19页 |
·名称变化 | 第19页 |
·黄龙病菌的培养 | 第19-20页 |
·病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黄龙病的寄主 | 第21页 |
·柑橘黄龙的诊断和鉴定 | 第21-24页 |
·田间诊断 | 第21-22页 |
·生物学鉴定 | 第22页 |
·组织化学鉴定 | 第22-23页 |
·血清学检测 | 第23页 |
·生化指标检测 | 第23页 |
·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23-24页 |
·定量PCR | 第24页 |
·黄龙病的传播途径 | 第24-25页 |
·黄龙病的防治 | 第25-27页 |
·培育无病种苗,严格实施检疫 | 第25-26页 |
·严格防治柑橘木虱 | 第26页 |
·转基因 | 第26-27页 |
·柑橘木虱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发生于分布 | 第27页 |
·寄主种类 | 第27-28页 |
·传病及与黄龙病的发生 | 第28页 |
·柑橘木虱生物学特性 | 第28-29页 |
·柑橘木虱的防治 | 第29-30页 |
·化学防治 | 第29页 |
·生物防治 | 第29页 |
·物理防治 | 第29-30页 |
·植物抗病性的表现与病程相关蛋白 | 第30-31页 |
·植物抗病性的表现 | 第30页 |
·病原相关蛋白在抗病中的作用 | 第30-31页 |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方法 | 第31-3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柑橘木虱的生物学特性 | 第34-43页 |
·前言 | 第34-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材料 | 第35页 |
·柑橘木虱对福建茶的选择性 | 第35页 |
·取食喜好性测定 | 第35-36页 |
·柑橘木虱的耐饥渴能力测定 | 第36页 |
·乙醇提取物的毒杀活性测定 | 第36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对福建茶的选择性 | 第36-37页 |
·寄主选择性 | 第37-39页 |
·柑橘木虱的耐饥渴能力 | 第39页 |
·海芋对柑橘木虱的毒杀作用 | 第39-40页 |
·海芋叶片组织对木虱的毒杀作用 | 第39-40页 |
·乙醇提取物的毒杀活性测定 | 第40页 |
·讨论 | 第40-43页 |
第三章 柑橘黄龙病菌侵染九里香不同方法研究 | 第43-53页 |
·前言 | 第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7页 |
·材料 | 第43-44页 |
·不同接种方法比较 | 第44页 |
·针刺、摩擦接种和挤压法 | 第44页 |
·嫁接传染 | 第44页 |
·菟丝子传播 | 第44页 |
·柑橘木虱传播及传毒效率测定 | 第44-45页 |
·获菌时间测定 | 第45页 |
·传菌时间测定 | 第45页 |
·传菌效率测定 | 第45页 |
·温度对传菌的影响 | 第45页 |
·不同的DNA提取方法比较 | 第45-46页 |
·PCR检测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田间症状调查和生物学鉴定 | 第47页 |
·不同方法提取的DNA效果比较 | 第47页 |
·室内生物学鉴定 | 第47-48页 |
·不同传染方法比较 | 第48-49页 |
·柑橘木虱传菌效率测定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3页 |
·黄龙病症状 | 第50页 |
·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50-51页 |
·接种方法的比较 | 第51-53页 |
第四章 九里香感染黄龙病菌后的差减文库构建 | 第53-87页 |
·前言 | 第53-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64页 |
·文库材料收集 | 第54-55页 |
·不同的RNA提取方法比较 | 第55页 |
· | 第55-62页 |
·mRNA分离 | 第55-56页 |
·第一链合成反应 | 第56-57页 |
·Rsa Ⅰ酶切 | 第57页 |
·接头连接 | 第57-58页 |
·差减杂交 | 第58-59页 |
·两次PCR选择性扩增 | 第59-60页 |
·差减文库生成 | 第60-62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60-61页 |
·连接 | 第61页 |
·热击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61页 |
·质粒DNA的提取 | 第61-62页 |
·地高辛检测差异片段 | 第62-64页 |
·模板处理 | 第62页 |
·标记 | 第62-63页 |
·检测 | 第63页 |
·预杂交 | 第63页 |
·洗膜 | 第63-64页 |
·差异表达克隆选取 | 第64页 |
·序列同源性检索 | 第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84页 |
·不同RNA提取方法比较 | 第64-66页 |
·文库构建 | 第66-68页 |
·分离mRNA | 第66页 |
·双链合成及酶切效果 | 第66-67页 |
·接头连接 | 第67页 |
·差减杂交 | 第67页 |
·文库的生成 | 第67-68页 |
·差异片段的地高辛检测 | 第68-69页 |
·差异表达片段的序列分析及功能分类 | 第69-84页 |
·差异表达片段的基因功能分类 | 第84页 |
·讨论 | 第84-87页 |
第五章 病程相关蛋白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 第87-95页 |
·前言 | 第8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7-90页 |
·材料准备 | 第87页 |
·不同的RNA提取方法比较 | 第87页 |
·半定量PCR检测差异片段表达 | 第87-88页 |
·目标片段检测 | 第87-88页 |
·半定量RT-PCR | 第88页 |
·hiTAIL-PCR扩增cDNA全长 | 第88-90页 |
·高质量DNA的提取 | 第88页 |
·引物设计 | 第88-89页 |
·PCR扩增 | 第89-9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0-93页 |
·九里香部分基因对黄龙病菌侵染的应答反应 | 第90页 |
·hiTAIL-PCR扩增STH蛋白cDNA全长和序列分析 | 第90-93页 |
·讨论 | 第93-95页 |
·半定量检测 | 第93页 |
·hiTAIL-PCR扩增 | 第93页 |
·PR蛋白与植物诱导抗性间的关系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5页 |
图版与说明 | 第105-108页 |
附录A:主要试剂及溶液的配制 | 第108-110页 |
附录B:差减文库所用接头和引物信息 | 第110-111页 |
附录C:PMD18-T载体信息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博士期间已发表或已接受的文章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