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主体间性德育理论与实践探析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0页
引言第10-37页
 一、主体间性德育理论概述第14-23页
  (一) 主体间性与德育的含义及其关系第14-18页
   1.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第14-16页
   2. 道德与道德教育第16-17页
   3. 主体间性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第17-18页
  (二) 主体间性德育的内涵第18-23页
   1. 主体间性德育的基础——生活世界第18-19页
   2. 主体间性德育的本质——主体间师生关系第19-20页
   3. 主体间性德育的表现方式——主体间交往行为第20-23页
 二、实施主体间性德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23-27页
  (一) 实施主体间性德育的必要性第23-24页
   1. 主体间性德育是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第23页
   2. 主体间性德育是道德教育走向人性化的客观需要第23-24页
   3. 主体间性德育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唯美选择第24页
  (二) 实施主体间性德育的紧迫性第24-27页
   1. 师生之间主从关系现象严重第25页
   2. 师生之间知识授受方式简单化第25页
   3. 德育内容和目标远离生活第25-26页
   4. 德育实施的过程轻视化第26-27页
 三、主体间性德育工作的实践途径与策略第27-37页
  (一) 构建主体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主体间性德育的基本前提第27-30页
   1. 转变思维观念是构建主体间良好师生关系的先导第27-29页
   2. 搞好班级管理是构建主体间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第29-30页
   3. 完善教育过程是构建主体间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第30页
  (二) 回归并融入生活世界是实现主体间性德育的根本所在第30-32页
   1. 德育内容的实施要从现实的生活中取材第31页
   2. 德育教材从“标本”走向“活本”第31页
   3. 开设生活化课堂,实施“隐性”教育第31-32页
  (三) 创新方式方法,实施感化教育是实现主体间性德育的重要保障第32-33页
   1. 坚持以道理说服人、以情感打动人的理解方法第32-33页
   2. 坚持以形象感染人、以意志激励人的砥砺方法第33页
   3. 坚持以情景培育人、以活动造就人的体触方法第33页
  (四) 提升教师道德素养是实现主体间性德育的关键所在第33-37页
   1. 以转变教师角色为前提,提升教师道德素养第34页
   2. 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提升教师道德素养第34-35页
   3. 以加强教师培训为重点,提升教师道德素养第35-37页
结论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附录第41-42页
后记第42-4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前我国考试舞弊现象社会透视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