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氮效率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及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致谢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8页
1 文献综述第8-17页
   ·作物氮素利用效率研究的意义第8-9页
     ·合理施用氮肥所产生的正效应第8页
     ·不合理施用氮肥所产生的负效应第8页
     ·氮效率研究的生物学意义第8-9页
   ·玉米氮素高效利用的研究状况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页
     ·次级指标的选择第9-10页
   ·作物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研究进展第10-14页
     ·农作物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第10-11页
     ·QTL 定位的原理第11页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第11-12页
     ·基于分子标记的QTL 定位方法第12-13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第13页
     ·主要农作物QTL 定位研究概况第13-14页
   ·作物QTL 近等基因系的构建第14-17页
     ·近等基因系的定义第14页
     ·QTL 近等基因系构建方法第14页
     ·近等基因系的利用价值第14-15页
     ·QTL 精细定位策略及研究进展第15页
     ·作物QTL 精细定位研究进展第15-17页
2 引言第17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7-24页
   ·材料第17页
   ·田间试验设计第17-18页
   ·供试土壤第18页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18-23页
     ·遗传连锁图的构建方法第18页
     ·DNA 的提取第18-20页
     ·SSR 引物及反应体系第20-21页
       ·SSR 引物第20页
       ·PCR 反应体系第20页
       ·PCR 反应程序第20-21页
     ·扩增产物检测第21-22页
       ·扩增DNA 变性第21页
       ·电泳准备第21页
       ·扩增产物的电泳第21页
       ·扩增产物的银染检测第21-22页
     ·QTL 定位数据统计分析第22-23页
   ·近等基因系的构建第23-24页
     ·目标性状的筛选与材料种植第23页
     ·SSR 标记分析第23-24页
       ·DNA 的提取第23-24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24页
         ·分子标记数据收集第24页
         ·背景恢复率的计算第24页
     ·QTL 定位方法及分析第24页
4 结果与分析I(QTL 分析)第24-32页
   ·亲本间多态性分析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第24页
   ·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分析第24-32页
     ·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的表型变化第24-26页
     ·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的相关分析第26-27页
     ·玉米F8 重组自交系穗部性状的分离特性第27-28页
     ·玉米穗部性状的的QTL 分析第28-32页
       ·浚县点玉米穗部性状的QTLs 定位第29-30页
       ·郑州点玉米穗部性状的QTLs 定位第30-31页
       ·QTL 的分布特点分析第31-32页
5 结果与分析Ⅱ(近等基因系的构建)第32-40页
   ·叶绿素目标QTL 确定及近等基因系的构建第32-35页
     ·目标QTL 的确定第32-33页
     ·近等基因系的构建第33页
     ·单株背景恢复率的选择第33-35页
   ·百粒重目标QTL 确定及近等基因系的构建第35-36页
   ·蛋白质目标QTL 确定及近等基因系的构建第36-37页
   ·穗粗目标QTL 确定及近等基因系的构建第37-38页
   ·株高目标QTL 确定及近等基因系的构建第38-40页
6 结论与讨论第40-44页
   ·结论第40-41页
   ·讨论第41-44页
     ·QTL 的真实性、与环境互作及其利用第41页
     ·检测出的QTL 少及两个环境中检测到相同QTL 少的原因第41-42页
     ·MAS 的有效性及背景标记数的确定第42页
     ·QTL 的精细定位及进一步研究计划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51页
ABSTRACT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抗胞囊线虫基因遗传机制及育种价值分析
下一篇:玉米籽粒和秸秆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