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52页 |
1.1 过渡金属催化C-C键构筑的意义 | 第11页 |
1.2 过渡金属催化C-C键构筑的方法 | 第11-18页 |
1.2.1 交叉偶联构筑C-C键 | 第11-15页 |
1.2.2 不饱和烃类的双官能团化构筑碳碳键 | 第15-18页 |
1.3 过渡金属催化含C=C键化合物构筑碳碳键反应 | 第18-33页 |
1.3.1 Cu催化含C=C键化合物构筑碳碳键反应 | 第18-23页 |
1.3.2 Ni催化含C=C键化合物构筑碳碳键反应 | 第23-27页 |
1.3.3 Pd催化含C=C键化合物构筑碳碳键反应 | 第27-31页 |
1.3.4 其他金属催化含C=C键化合物构筑碳碳键反应 | 第31-33页 |
1.4 过渡金属催化含C=O键化合物构筑碳碳键反应 | 第33-45页 |
1.4.1 Cu催化含C=O键化合物构筑碳碳键反应 | 第34-37页 |
1.4.2 Ni催化含C=O键化合物构筑碳碳键反应 | 第37-41页 |
1.4.3 Pd催化含C=O键化合物构筑碳碳键反应 | 第41-44页 |
1.4.4 其他金属催化含C=P键化合物构筑碳碳键反应 | 第44-45页 |
1.5 理论计算方法 | 第45-46页 |
1.6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第二章 铜催化烯烃烷基化硼化反应 | 第52-68页 |
2.1 课题背景介绍 | 第52-53页 |
2.2 计算方法 | 第53-5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2页 |
2.4 结论 | 第62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第三章 镍催化酰胺与甲苯衍生物的交叉偶联反应 | 第68-80页 |
3.1 课题背景介绍 | 第68-70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7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0-75页 |
3.4 结论 | 第75-76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第四章 镍催化酞胺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的机理研究 | 第80-97页 |
4.1 课题背景介绍 | 第80-82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8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2-90页 |
4.4 结论 | 第90-91页 |
4.5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第五章 钯催化苯并环丁酮与硅烷σ键交换反应 | 第97-121页 |
5.1 课题背景介绍 | 第97-98页 |
5.2 计算方法 | 第98-9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9-110页 |
5.4 结论 | 第110-111页 |
5.5 参考文献 | 第111-121页 |
论文总结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