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8-23页 |
·旋翼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8-19页 |
·旋翼气动噪声的研究 | 第19-20页 |
·大气、地面对旋翼气动噪声的影响研究 | 第20-21页 |
·直升机旋翼降噪方法的研究 | 第21-2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构 | 第23-26页 |
第二章 适用于噪声计算的旋翼流场数值计算方法 | 第26-48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嵌套网格方法 | 第27-34页 |
·基本网格的生成 | 第27-29页 |
·嵌套网格的生成 | 第29-31页 |
·网格间的信息传递 | 第31-34页 |
·旋翼流场的控制方程及求解 | 第34-43页 |
·绝对坐标系下的旋翼流场控制方程 | 第34-35页 |
·计算域空间离散 | 第35-38页 |
·无粘通量的空间离散 | 第36-37页 |
·粘性通量的空间离散 | 第37-38页 |
·时间域的离散 | 第38-40页 |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 第40-41页 |
·物面边界条件 | 第40页 |
·远场边界条件 | 第40-41页 |
·初始条件 | 第41页 |
·计算流程图 | 第41-43页 |
·算例验证及分析 | 第43-47页 |
·悬停状态Caradonna-Tung 旋翼的计算验证 | 第43-45页 |
·无升力前飞状态Caradonna-Tung 旋翼的计算验证 | 第45-46页 |
·有升力前飞状态 Helishape 7A 旋翼的计算验证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直升机旋翼噪声计算方法研究及声场特性分析 | 第48-78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旋翼噪声的计算方法 | 第49-57页 |
·基于FWH 方程的噪声计算模型 | 第49-52页 |
·基于Kirchhoff 方法的噪声计算模型 | 第52-54页 |
·延迟时间的求解 | 第54-55页 |
·计算流程图 | 第55-57页 |
·旋翼噪声计算方法的验证 | 第57-69页 |
·试验状态3017 的计算 | 第57-62页 |
·试验状态9006 的计算 | 第62-65页 |
·试验状态10014 的计算 | 第65-69页 |
·旋翼气动噪声辐射的方向性分析 | 第69-75页 |
·正常飞行状态 | 第70-71页 |
·发生HSI 现象的飞行状态 | 第71-73页 |
·发生强BVI 现象的飞行状态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8页 |
第四章 大气和地面对直升机旋翼气动噪声的影响研究 | 第78-108页 |
·引言 | 第78-79页 |
·旋翼噪声的时频变换 | 第79-80页 |
·大气吸声影响 | 第80-90页 |
·大气吸声的基本理论 | 第81-83页 |
·直升机旋翼噪声的大气吸声模型 | 第83-86页 |
·旋翼噪声的大气吸声计算流程图 | 第86-87页 |
·旋翼噪声的大气吸声计算 | 第87-90页 |
·地面反射和吸声影响 | 第90-104页 |
·地面的反射作用 | 第90-91页 |
·地面的吸声效应 | 第91-93页 |
·地面反射和吸声计算流程图 | 第93-95页 |
·反射波的入射角和辐射距离的影响 | 第95-103页 |
·不同地面类型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大气和地面的综合效应对旋翼噪声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结论 | 第105-108页 |
第五章 基于二维频谱分析的直升机噪声信号分辨研究 | 第108-128页 |
·引言 | 第108-109页 |
·噪声的二维频谱分析方法 | 第109-115页 |
·自回归相关随机过程 | 第109-112页 |
·平稳过程 | 第110页 |
·周期相关过程 | 第110-111页 |
·Wiener 随机过程 | 第111页 |
·相互独立的随机过程的合成 | 第111-112页 |
·直升机噪声信号的可调和性分析 | 第112-114页 |
·信号的二维Fourier 变换 | 第114-115页 |
·直升机噪声信号的模拟与分析 | 第115-119页 |
·直升机噪声模拟信号的一维频谱分析 | 第115-116页 |
·直升机噪声模拟信号的二维频谱分析 | 第116-119页 |
·计算流程图 | 第116-117页 |
·二维频谱计算及分析 | 第117-119页 |
·直升机实测噪声信号的二维Fourier 变换 | 第119-124页 |
·国外某型直升机实测噪声信号分辨 | 第119-122页 |
·国内某型直升机的噪声频域分析 | 第122-123页 |
·UH-1B 型直升机的噪声频域分析 | 第123-124页 |
·基于二维时频变换的剪刀式尾桨噪声分析 | 第124-127页 |
·剪刀式尾桨的直升机信号模拟 | 第124-125页 |
·剪刀式尾桨的直升机信号分析 | 第125-127页 |
·结论 | 第127-128页 |
第六章 基于声压对消的直升机旋翼降噪新方法研究 | 第128-152页 |
·引言 | 第128-129页 |
·理论方法和计算模型 | 第129-137页 |
·悬停状态厚度噪声分析 | 第129-132页 |
·前飞状态厚度噪声分析 | 第132-134页 |
·悬停状态载荷噪声分析 | 第134-136页 |
·悬停状态总体噪声分析 | 第136-137页 |
·观测点空间位置对厚度噪声的影响 | 第137-140页 |
·垂直桨盘平面内的角度变化α | 第137-138页 |
·平行桨盘平面内的角度变化β | 第138-140页 |
·针对旋翼厚度噪声的“对消”降噪 | 第140-143页 |
·桨尖单极子降噪 | 第141-142页 |
·桨尖偶极子降噪 | 第142-143页 |
·直升机旋翼和尾桨间的对消降噪 | 第143-150页 |
·同相角位于桨毂位置的前飞厚度噪声解析解 | 第143-146页 |
·旋翼和尾桨叠加噪声模型的建立 | 第146-148页 |
·旋翼与尾桨的对消降噪方法 | 第148-150页 |
·纵列式直升机双旋翼间的对消降噪 | 第150-151页 |
·结论 | 第151-152页 |
第七章 旋翼BVI 噪声的简化计算方法及降噪研究 | 第152-176页 |
·引言 | 第152-153页 |
·旋翼桨-涡干扰噪声的相关参数分析 | 第153-160页 |
·直升机纵向平衡方程 | 第153-154页 |
·桨盘入流的求取 | 第154-156页 |
·桨尖涡几何位置 | 第156-158页 |
·BVI 点在桨盘上的位置 | 第158-159页 |
·桨-涡垂直间距 | 第159页 |
·轨迹马赫数 | 第159-160页 |
·旋翼桨-涡干扰噪声的简化计算方法 | 第160-164页 |
·声压的计算公式 | 第160-163页 |
·声源与观测点的相对关系表达式 | 第163-164页 |
·计算流程图 | 第164-166页 |
·旋翼BVI 噪声相关参数计算的流程图 | 第164-165页 |
·旋翼BVI 噪声简化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 第165-166页 |
·算例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166-173页 |
·旋翼桨-涡干扰相关参数的计算和分析 | 第166-170页 |
·桨盘迎角 | 第166-167页 |
·桨盘入流 | 第167-168页 |
·桨涡垂直间距 | 第168-169页 |
·超声速噪声源点 | 第169-170页 |
·旋翼BVI 噪声的声压计算和分析 | 第170-173页 |
·观测距离对简化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170-171页 |
·简化计算模型的验证 | 第171-172页 |
·飞行参数对旋翼BVI 噪声的影响分析 | 第172-173页 |
·结论 | 第173-176页 |
第八章 研究工作总结及展望 | 第176-180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总结 | 第176-178页 |
·本文的创新工作 | 第178页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及展望 | 第178-180页 |
参考文献 | 第180-189页 |
致谢 | 第189-19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