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路径优化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6-2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0页
    1.3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20页
        1.3.2 实证分析法第20-21页
    1.4 创新之处第21-22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第22-25页
    2.1 基本概念第22-25页
        2.1.1 获得感第22-23页
        2.1.2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概念第23页
        2.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概念第23-25页
第3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感的调查分析第25-38页
    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感调查的基本思路第25-28页
        3.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感现状的总体分析第25-27页
        3.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内容获得感现状的具体分析第27页
        3.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感差异性的原因分析第27-28页
    3.2 不同类型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调查分析第28-32页
        3.2.1 不同类型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感现状的总体分析第28-30页
        3.2.2 不同类型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感现状的具体分析第30-31页
        3.2.3 不同类型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感现状差异性的原因分析第31-32页
    3.3 不同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感的调查分析第32-38页
        3.3.1 不同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感现状的总体分析第33-35页
        3.3.2 不同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感现状的具体分析第35-36页
        3.3.3 不同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感现状差异性原因分析第36-38页
第4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实现的有效路径调查分析第38-48页
    4.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育人路径的调查思路第38-40页
        4.1.1 大学生对相关育人路径获得感现状的总体分析第38-39页
        4.1.2 大学生对相关育人路径获得感现状的具体分析第39-40页
        4.1.3 大学生对相关育人路径获得感差异性原因分析第40页
    4.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感实现路径的调查分析第40-48页
        4.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感实现路径的总体分析第41-42页
        4.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感实现路径的具体分析第42-44页
        4.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感实现路径现状差异性的原因分析第44-48页
第5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路径优化方案第48-61页
    5.1 持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第48-50页
        5.1.1 立足于学生现实和心理需求第48-49页
        5.1.2 改进课程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第49页
        5.1.3 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擅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第49-50页
    5.2 着力开发大学生专业课和科研活动的思政获得感第50-51页
        5.2.1 强化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第50页
        5.2.2 挖掘科研活动的育人资源第50-51页
    5.3 逐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育人的实效性第51-53页
        5.3.1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硬条件第51-52页
        5.3.2 拓展实践教学的路径,提升志愿活动的参与度第52-53页
    5.4 完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活用“网络育人”功能第53-56页
        5.4.1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功能的落实第54-55页
        5.4.2 灵活运用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第55-56页
    5.5 切实发挥高校管理和组织育人功能第56-57页
        5.5.1 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第56页
        5.5.2 高度重视党团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育人的功能第56-57页
    5.6 深化推进高校的服务和资助育人工作第57-58页
        5.6.1 提升以学生为本的意识第57-58页
        5.6.2 明确高校服务育人和资助育人的功能定位第58页
    5.7 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育人体系第58-61页
        5.7.1 推进全程育人第59页
        5.7.2 落实全员育人第59-60页
        5.7.3 协同全方位育人第60-61页
结论与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实现途径的问卷第65-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录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研究
下一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