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3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1 静态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 第17-18页 |
1.3.2 动态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 第18-19页 |
1.3.3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 第19-20页 |
1.3.4 遗传算法 | 第20-21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静态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研究 | 第23-30页 |
2.1 建立静态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模型 | 第23-24页 |
2.1.1 问题描述 | 第23页 |
2.1.2 建立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2.2 算法改进 | 第24-28页 |
2.2.1 编码与解码 | 第24-25页 |
2.2.2 选择操作 | 第25页 |
2.2.3 交叉操作 | 第25-26页 |
2.2.4 变异操作 | 第26页 |
2.2.5 自适应交叉和变异概率 | 第26-27页 |
2.2.6 终止准则 | 第27页 |
2.2.7 改进算法流程图 | 第27-28页 |
2.3 仿真实验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动态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研究 | 第30-45页 |
3.1 建立动态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模型 | 第30-32页 |
3.1.1 问题描述 | 第30-31页 |
3.1.2 建立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3.2 动态重调度策略 | 第32-35页 |
3.2.1 滚动窗口技术 | 第32-33页 |
3.2.2 基于事件驱动优先的混合重调度策略 | 第33-35页 |
3.3 算法改进 | 第35-38页 |
3.3.1 编码方式 | 第35-36页 |
3.3.2 选择操作 | 第36页 |
3.3.3 交叉操作 | 第36-37页 |
3.3.4 变异操作 | 第37页 |
3.3.5 局部搜索操作 | 第37页 |
3.3.6 终止准则 | 第37-38页 |
3.4 仿真实验 | 第38-44页 |
3.4.1 算法性能对比 | 第39-40页 |
3.4.2 周期性重调度 | 第40-41页 |
3.4.3 基于事件驱动优先重调度 | 第41-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研究 | 第45-57页 |
4.1 建立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模型 | 第45-47页 |
4.1.1 问题描述 | 第45页 |
4.1.2 建立数学模型 | 第45-47页 |
4.2 算法改进 | 第47-52页 |
4.2.1 改进算法流程图 | 第47-48页 |
4.2.2 编码与解码 | 第48页 |
4.2.3 粒子群算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 第48-49页 |
4.2.4 适应度计算 | 第49-50页 |
4.2.5 交叉与变异操作 | 第50页 |
4.2.6 改进策略 | 第50-52页 |
4.3 仿真实验 | 第52-56页 |
4.3.1 单一算法性能对比 | 第53-55页 |
4.3.2 混合算法性能对比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作业车间调度管理系统 | 第57-68页 |
5.1 系统结构设计 | 第57页 |
5.2 登录和注册界面 | 第57-62页 |
5.2.1 用户注册界面 | 第58-60页 |
5.2.2 用户登录界面 | 第60-62页 |
5.3 信息管理模块 | 第62-63页 |
5.3.1 车间信息管理 | 第62页 |
5.3.2 用户信息管理 | 第62-63页 |
5.3.3 库存管理 | 第63页 |
5.4 静态作业车间调度模块 | 第63-64页 |
5.5 动态作业车间调度模块 | 第64-66页 |
5.6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模块 | 第66-6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6.2.1 问题层面 | 第69页 |
6.2.2 算法层面 | 第69页 |
6.2.3 应用层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 基准案例 | 第75-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