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单一股权结构面临的挑战 | 第9-13页 |
(一) 我国现行公司股权结构制度框架 | 第9-10页 |
1. 原则性规定:一股一权 | 第9页 |
2. 原则下的例外:优先股制度 | 第9-10页 |
(二) 单一公司股权结构制度的不足 | 第10-13页 |
1. 股一权及优先股制度的局限性 | 第10-11页 |
2. 我国现行股权结构的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3. 新兴股权结构的不断涌现 | 第12页 |
4. 制度规定的暧昧不明 | 第12-13页 |
二、多元股权结构的基本架构 | 第13-18页 |
(一) 多元股权结构的典型模式 | 第13-16页 |
1. 双重股权结构 | 第13-14页 |
2.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 | 第14-15页 |
3. 特殊管理股制度 | 第15页 |
4. 典型模式的比较与评析 | 第15-16页 |
(二) 多元股权结构的本质解读 | 第16-18页 |
三、引入多元股权结构的必要性分析 | 第18-34页 |
(一) 一股一权原则的理论困境及多元股权的理论支撑 | 第18-27页 |
1. 投票权与现金流权益偏离模式的不断涌现 | 第18-21页 |
2. 股东同质化到股东异质化的变革 | 第21-24页 |
3. 股权权能分离的难以遏制 | 第24-26页 |
4. 公司自治理念的不断深化 | 第26-27页 |
(二) 多元股权结构的制度优势 | 第27-30页 |
1. 创始人:最低成本实现战略控制 | 第27-29页 |
2. 管理层:稳定管理团队,鼓励对公司的人力投入 | 第29页 |
3. 公司:提高公司整体效率 | 第29-30页 |
4. 股东:更为自由的协商和制衡空间 | 第30页 |
(三) 多元股权结构的实践需求 | 第30-34页 |
1. 新兴企业对于公司股权结构创新的需求 | 第31页 |
2. 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 第31-32页 |
3. 国有企业二次改革的推进 | 第32-34页 |
四、引入多元股权结构的途径选择 | 第34-39页 |
(一) 多元股权结构引入的前置性问题分析 | 第34-37页 |
1. 股权权能分类——哪些权能能够自由配置 | 第34-35页 |
2. 《公司法》第103条的法律规范性质——强制性规范?任意性规范? | 第35-37页 |
(二) 可能采用的引入路径分析 | 第37-39页 |
1. 强制性规范——类别股制度的引入 | 第37-38页 |
2. 任意性规范——确定创设行为的基本规范 | 第38-39页 |
五、配套制度的设计考量 | 第39-49页 |
(一) 多元股权结构蕴含的风险 | 第39-40页 |
1. 激励机制调整,增加公司监督成本 | 第39-40页 |
2. 内部控制下的懈怠和腐败 | 第40页 |
(二) 各国监管规则 | 第40-45页 |
1. 美国证监会及证券交易所关于多元股权结构的限制 | 第40-43页 |
2. 日本《公司法》的修订 | 第43-44页 |
3. 英国成文立法及判例 | 第44-45页 |
4. 总结与评析 | 第45页 |
(三) 多元股权结构制度配套配套措施的跟进 | 第45-49页 |
1. 基本原则——股份平等 | 第45-46页 |
2. 程序要求——严格多元股权结构决策程序 | 第46-47页 |
3. 强化持续信息披露制度 | 第47-48页 |
4. 完善公司董事的信义义务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