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我国现旅游景区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1.2 旅游景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基本内容与设计创新点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宣城“敬亭山”旅游地方性分析 | 第24-30页 |
2.1 “敬亭山”简介 | 第24页 |
2.2 “敬亭山”主要景点 | 第24-26页 |
2.3 “敬亭山”资源分析 | 第26-30页 |
2.3.1 昌盛的历史人文 | 第26-27页 |
2.3.2 丰富的自然资源 | 第27-28页 |
2.3.3 神奇的历史传闻 | 第28-29页 |
2.3.4 传统的宗教文化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宣城“敬亭山”旅游形象设计理论研究 | 第30-45页 |
3.1 旅游形象设计概念 | 第30-31页 |
3.1.1 形象的定义 | 第30页 |
3.1.2 旅游形象的含义 | 第30-31页 |
3.1.3 旅游形象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 第31页 |
3.2 宣城“敬亭山”旅游主题形象定位 | 第31-34页 |
3.2.1 旅游主题形象定位方法 | 第31-33页 |
3.2.2 旅游主题形象语言设计 | 第33页 |
3.2.3 旅游主题形象设计中的“广告语” | 第33-34页 |
3.3 建立“敬亭山”旅游品牌形象 | 第34-35页 |
3.3.1 旅游品牌的概念 | 第34-35页 |
3.3.2 建立旅游品牌的重要性 | 第35页 |
3.4 关于“敬亭山”旅游形象调研 | 第35-41页 |
3.4.1 调研背景 | 第35-36页 |
3.4.2 调研目的 | 第36页 |
3.4.3 调研问卷设计 | 第36页 |
3.4.4 调研结果分析 | 第36-41页 |
3.5 宣城“敬亭山”现存在的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 第41-43页 |
3.5.1 敬亭山现存在的相关问题 | 第41-42页 |
3.5.2 解决问题的办法 | 第42-43页 |
3.6 宣城“敬亭山”旅游形象设计原则 | 第43-45页 |
3.6.1 主流性原则——强调历史文化核心地位 | 第43页 |
3.6.2 个性化原则——凸显地方特色文化形式 | 第43页 |
3.6.3 统一性原则——历史与现代的交汇融合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设计研究——宣城“敬亭山”旅游形象设计 | 第45-63页 |
4.1 宣城“敬亭山”旅游形象基础分析 | 第45-46页 |
4.1.1 敬亭山旅游形象定位 | 第45-46页 |
4.1.2 敬亭山旅游形象设计方案 | 第46页 |
4.2 宣城“敬亭山”旅游形象基础部分设计 | 第46-50页 |
4.2.1 敬亭山旅游形象设计——标志设计 | 第46-48页 |
4.2.2 敬亭山旅游形象设计——标准色和辅助色设计 | 第48-49页 |
4.2.3 敬亭山旅游形象设计——辅助图形设计 | 第49-50页 |
4.3 宣城“敬亭山”旅游形象应用部分设计 | 第50-63页 |
4.3.1 敬亭山旅游形象设计——广告语设计 | 第50-51页 |
4.3.2 敬亭山旅游形象设计——插画设计 | 第51-54页 |
4.3.3 敬亭山旅游形象设计——海报设计 | 第54-55页 |
4.3.4 敬亭山旅游形象设计——旅游宣传册设计 | 第55-56页 |
4.3.5 敬亭山旅游形象设计——门票设计 | 第56-57页 |
4.3.6 敬亭山旅游形象设计——明信片设计 | 第57-59页 |
4.3.7 敬亭山旅游形象设计——邮票设计 | 第59-60页 |
4.3.8 敬亭山旅游形象设计——应用设计 | 第60-63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本课题设计过程展示 | 第65-83页 |
问卷调查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