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国外社区养老的主要特点 | 第15-20页 |
1.5.1 美国的社区养老 | 第15-17页 |
1.5.2 日本的社区养老 | 第17-19页 |
1.5.3 新加坡的社区养老 | 第19-20页 |
1.6 我国社区养老的发展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武汉市梅苑社区养老概况与养老服务中心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2.1 梅苑社区概况 | 第23页 |
2.2 梅苑社区内部环境分析 | 第23-26页 |
2.3 梅苑社区老人日常活动行为特点 | 第26-27页 |
2.4 梅苑社区老人养老需求分析 | 第27-29页 |
2.5 梅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现状分析 | 第29-32页 |
2.5.1 梅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概况 | 第29-30页 |
2.5.2 梅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分区 | 第30页 |
2.5.3 梅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现存问题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新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必要性及功能架构分析 | 第32-56页 |
3.1 新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必要性 | 第32-33页 |
3.1.1 观念层面 | 第32页 |
3.1.2 现状层面 | 第32-33页 |
3.1.3 政策层面 | 第33页 |
3.2 定位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33页 |
3.2.1 定位 | 第33页 |
3.2.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33页 |
3.3 主要服务对象与行为活动特点 | 第33-36页 |
3.3.1 选择在社区居家养老的健康老人 | 第34页 |
3.3.2 需要临时照料的老人 | 第34-35页 |
3.3.3 接受服务的老人行为活动特点 | 第35-36页 |
3.4 建设基地选址及外部交通 | 第36-39页 |
3.4.1 选址 | 第36页 |
3.4.2 道路系统 | 第36-39页 |
3.5 新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功能架构 | 第39-45页 |
3.5.1 服务项目的主次关系分析 | 第39页 |
3.5.2 休闲娱乐区 | 第39-41页 |
3.5.3 养生保健区 | 第41-43页 |
3.5.4 日间照料区 | 第43-44页 |
3.5.5 服务接待区 | 第44-45页 |
3.6 新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空间配置 | 第45-52页 |
3.6.1 总体空间配置 | 第45-47页 |
3.6.2 休闲娱乐空间配置 | 第47-49页 |
3.6.3 养生保健空间配置 | 第49-50页 |
3.6.4 日间照料空间配置 | 第50-51页 |
3.6.5 服务接待空间配置 | 第51-52页 |
3.7 新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规模及服务半径 | 第52-56页 |
3.7.1 规模 | 第52-53页 |
3.7.2 服务半径 | 第53-56页 |
第四章 新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室内外环境的设计要求 | 第56-64页 |
4.1 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 第56-57页 |
4.2 室内外空间开敞和闭合程度 | 第57-58页 |
4.3 室内空间中的物理环境 | 第58-59页 |
4.4 外部环境的功能配置 | 第59-61页 |
4.5 构建无障碍的室内外环境 | 第61-64页 |
第五章 梅苑社区一期养老服务中心空间设计方案 | 第64-74页 |
5.1 选址 | 第65页 |
5.2 方案总平面图 | 第65-67页 |
5.3 交通流线设计 | 第67-68页 |
5.4 外部环境规划 | 第68-70页 |
5.5 建筑平面布置图 | 第70-73页 |
5.6 设计效果图总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