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语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 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资料 | 第12页 |
2 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 | 第12-15页 |
2.1 AD的致病因素 | 第12页 |
2.2 AD的发病机制 | 第12-14页 |
2.3 ERK/MAPK信号通路与AD | 第14页 |
2.4 凋亡相关基因与AD | 第14-15页 |
3 雌激素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4 植物雌激素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5 中药骨碎补中两种植物雌激素成分的研究 | 第18-19页 |
6 立题依据及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6.1 立题依据 | 第19-20页 |
6.2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第二部分: Aβ_(25-35)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21-3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1.1 主要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1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1.3 试剂及药品溶液的配置 | 第2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2.1 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 第22-23页 |
2.2 Aβ_(25-35)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23页 |
2.3 药物作用浓度的筛选 | 第23页 |
2.4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 第23-24页 |
3 数据处理 | 第24页 |
4 实验结果 | 第24-29页 |
4.1 Aβ_(25-35)致PC-12损伤 | 第24-25页 |
4.2 雌二醇对Aβ_(25-35)损伤的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25-26页 |
4.3 山奈酚对Aβ_(25-35)损伤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26-27页 |
4.4 木犀草素对Aβ_(25-35)损伤的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27-28页 |
4.5 药物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28-29页 |
5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部分: 山奈酚对Aβ_(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 第31-5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1-33页 |
1.1 主要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31页 |
1.2 主要实验设备 | 第31-32页 |
1.3 试剂及药品溶液的配置 | 第32-3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3-40页 |
2.1 细胞培养 | 第33页 |
2.2 实验分组及给药 | 第33-34页 |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C-12细胞Caspase-3、Bcl-2、bax、及ER亚型mRNA表达水平 | 第34-37页 |
2.4 Western blot检测PC-12细胞Bax、Bcl-2、Caspase-3、p-ERK1/2及ER亚型蛋白表达 | 第37-40页 |
3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0-48页 |
4.1 山奈酚对Aβ_(25-35)损伤PC-12细胞Bax、Bcl-2、Caspase-3及ERβ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40-43页 |
4.2 蛋白含量测定 | 第43-44页 |
4.3 山奈酚对Aβ_(25-35)损伤的PC-12细胞Bax、Bcl-2、Caspase-3及ER亚型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4-48页 |
5 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部分: 木犀草素对Aβ_(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 第50-6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1.1 主要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50页 |
1.2 主要实验设备 | 第50页 |
1.3 试剂及药品溶液的配置 | 第5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2.1 细胞培养 | 第50页 |
2.2 实验分组及给药 | 第50-51页 |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C-12细胞Bax、Bcl-2、Caspase-3及ERβ mRNA表达水平 | 第51页 |
2.4 Western blot检测PC-12细胞Bax、Bcl-2、Caspase-3、p-ERK1/2及ERβ蛋白表达 | 第51页 |
3 数据处理 | 第51页 |
4 实验结果 | 第51-59页 |
4.1 木犀草素对Aβ25-35损伤PC-12细胞Bax、Bcl-2、Caspase-3及ERβ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51-55页 |
4.2 木犀草素对Aβ25-35损伤PC-12细胞Caspase-3、Bcl-2、Bax、及ER亚型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55-59页 |
5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部分: 讨论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5页 |
个人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