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现代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1.1 概念 | 第10页 |
1.2 病理机制 | 第10-11页 |
1.2.1 代谢紊乱 | 第10页 |
1.2.2 氧化应激反应 | 第10-11页 |
1.2.3 血管损害 | 第11页 |
1.2.4 神经营养障碍 | 第11页 |
1.3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1.3.1 控制血糖 | 第11页 |
1.3.2 抗氧化应激 | 第11-12页 |
1.3.3 神经修复 | 第12页 |
1.3.4 改善代谢紊乱 | 第12页 |
1.3.5 改善微循环 | 第12页 |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学的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2.1 中医学病名认识 | 第12-13页 |
2.2 病因病机 | 第13页 |
2.3 辩证论治 | 第13-14页 |
2.4 其它治疗 | 第14-15页 |
2.4.1 针灸疗法 | 第15页 |
2.4.2 熏洗疗法 | 第15页 |
3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现代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3.1 概述 | 第15-16页 |
3.2 实验研究 | 第16-17页 |
3.2.1 抗炎、镇痛作用 | 第16页 |
3.2.2 抗氧化效应 | 第16页 |
3.2.3 促进神经修复作用 | 第16页 |
3.2.4 免疫调节作用 | 第16页 |
3.2.5 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 第16-17页 |
3.2.6 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 第17页 |
3.3 黄芪桂枝五物汤现代临床应用 | 第17-20页 |
3.3.1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 第17页 |
3.3.2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第17-18页 |
3.3.3 治疗骨关节疾病 | 第18页 |
3.3.4 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第18页 |
3.3.5 治疗雷诺士综合症 | 第18页 |
3.3.6 其他 | 第18-20页 |
实验研究 | 第20-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1.1 仪器与试剂 | 第20-21页 |
1.1.1 仪器 | 第20页 |
1.1.2 药品与试剂 | 第20-21页 |
1.1.3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1.2.1 药品的配制 | 第21页 |
1.2.2 动物模型的建立、筛选 | 第21-22页 |
1.2.3 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22页 |
1.3 取材及指标检测 | 第22-25页 |
1.3.1 一般状态观察 | 第22页 |
1.3.2 空腹血糖(GLU)测定 | 第22页 |
1.3.3 Western blot测定Txnip蛋白表达 | 第22-23页 |
1.3.4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Txnip mRNA及Trx mRNA的表达 | 第23-25页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5页 |
2 实验结果 | 第25-34页 |
2.1 一般状态和体重变化结果 | 第25-27页 |
2.2 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变化结果 | 第27-28页 |
2.3 Western blot法测定Txnip蛋白表达结果 | 第28-29页 |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大鼠坐骨神经Txnip表达 | 第29-31页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大鼠坐骨神经Trx表达 | 第31-34页 |
讨论 | 第34-40页 |
1. 立题依据 | 第34-36页 |
2. 关于DPN动物模型 | 第36页 |
3. Trx/Txnip与氧化应激 | 第36-37页 |
4. 黄芪桂枝五物汤与DPN | 第37-38页 |
5. 问题与展望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