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 | 第11-13页 |
1.1.1 铁路通信系统发展概述 | 第11-12页 |
1.1.2 LTE-R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 论文结构及安排 | 第14-15页 |
2 LTE-R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介绍 | 第15-31页 |
2.1 LTE-R系统概述 | 第15-16页 |
2.2 LTE-R系统架构 | 第16-19页 |
2.2.1 无线接入网 | 第16-17页 |
2.2.2 核心网 | 第17-19页 |
2.2.3 用户终端 | 第19页 |
2.2.4 运营与支撑子系统 | 第19页 |
2.3 LTE-R系统物理层介绍 | 第19-29页 |
2.3.1 FDD传输资源结构 | 第20-22页 |
2.3.2 LTE-R资源调度 | 第22-26页 |
2.3.3 LTE-R物理层关键技术 | 第26-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高速铁路无线信道特征研究 | 第31-41页 |
3.1 高速铁路无线信道特性 | 第31-32页 |
3.2 大尺度衰落 | 第32-35页 |
3.2.1 路径损耗与阴影衰落 | 第32页 |
3.2.2 高速条件下LTE-R系统的大尺度衰落 | 第32-35页 |
3.3 小尺度衰落 | 第35-39页 |
3.3.1 多径传播 | 第35-37页 |
3.3.2 多普勒效应 | 第37-38页 |
3.3.3 高速条件下 LTE-R 系统的小尺度衰落分布研究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高速铁路场强、信干噪比与服务质量的测试和建模方法 | 第41-61页 |
4.1 场强测试 | 第41-45页 |
4.1.1 场强测试原理 | 第41-44页 |
4.1.2 场强测试方法 | 第44-45页 |
4.2 信干噪比测试 | 第45-46页 |
4.3 服务质量测试 | 第46-54页 |
4.3.1 吞吐量测试 | 第46-50页 |
4.3.2 端到端时延及丢包率测试 | 第50-54页 |
4.4 建模方法 | 第54-59页 |
4.4.1 SPSS工具介绍 | 第54-56页 |
4.4.2 相关性分析 | 第56-57页 |
4.4.3 SPSS建立回归预测模型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高速条件下场强及服务质量关系研究 | 第61-81页 |
5.1 吞吐量—速度的关系 | 第61-66页 |
5.1.1 下行吞吐量—速度的关系 | 第61-63页 |
5.1.2 上行吞吐量—速度的关系 | 第63-66页 |
5.2 吞吐量—RSRP的关系 | 第66-70页 |
5.2.1 下行吞吐量—RSRP的关系 | 第66-69页 |
5.2.2 上行吞吐量—RSRP的关系 | 第69-70页 |
5.3 吞吐量—SINR的关系 | 第70-73页 |
5.3.1 下行吞吐量—SINR的关系 | 第70-72页 |
5.3.2 上行吞吐量—SINR的关系 | 第72-73页 |
5.4 时延、丢包率—速度的关系 | 第73-75页 |
5.5 端到端时延—RSRP的关系 | 第75-77页 |
5.5.1 端到端时延—RSRP的散点图 | 第75-76页 |
5.5.2 端到端时延—RSRP相关性分析 | 第76-77页 |
5.6 端到端时延—SINR的关系 | 第77-79页 |
5.6.1 端到端时延—SINR的散点图 | 第77-78页 |
5.6.2 端到端时延—SINR相关性分析 | 第78-7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6 高速条件下LTE-R系统调度通信业务研究 | 第81-91页 |
6.1 调度通信系统概况 | 第81页 |
6.2 基于LTE-R实现调度通信的方案 | 第81-87页 |
6.2.1 MCPTT个呼 | 第83-84页 |
6.2.2 MCPTT组呼 | 第84-86页 |
6.2.3 话权抢占 | 第86-87页 |
6.3 高速条件下调度通信业务测试 | 第87-90页 |
6.3.1 测试环境 | 第87-88页 |
6.3.2 测试方法及数据分析 | 第88-9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7.1 结论 | 第91-92页 |
7.2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5-9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