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京津冀气溶胶化学物理特征及其对消光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6页
    1.1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1 气溶胶化学特征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气溶胶物理特征研究进展第13页
        1.2.3 气溶胶消光特征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16-38页
    2.1 观测站点第16-17页
        2.1.1 北京大气观测站第16-17页
        2.1.2 香河大气观测站第17页
        2.1.3 一般大气观测站第17页
    2.2 观测时间第17页
    2.3 观测仪器第17-23页
        2.3.1 气溶胶化学特征观测仪器第17-20页
            2.3.1.1 离线膜采样及分析仪器第17-19页
            2.3.1.2 高分辨率飞行时间质谱仪第19-20页
            2.3.1.3 单颗粒质谱仪第20页
        2.3.2 气溶胶物理特征观测仪器第20-22页
            2.3.2.1 吸湿增长仪第20-21页
            2.3.2.2 数浓度谱仪第21-22页
        2.3.3 其他观测仪器第22-23页
            2.3.3.1 污染气体监测仪第22页
            2.3.3.2 黑炭仪第22页
            2.3.3.3 气象和能见度监测仪第22-23页
            2.3.3.4 云高仪第23页
    2.4 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第23-28页
        2.4.1 高分辨率飞行时间质谱数据处理第23页
        2.4.2 单颗粒质谱数据处理第23-24页
        2.4.3 吸湿特性的计算第24-27页
            2.4.3.1 气溶胶粒径吸湿增长因子的反演第24-25页
            2.4.3.2 气溶胶粒径吸湿增长因子的计算第25-27页
        2.4.4 气溶胶消光系数的计算第27页
        2.4.5 IMPROVE模型第27-28页
    2.5 案例背景第28-38页
        2.5.1 秋季案例第28-30页
        2.5.2 夏季案例第30-34页
        2.5.3 冬季案例第34-36页
        2.5.4 春季案例第36-38页
第三章 气溶胶化学物理特征第38-55页
    3.1 气溶胶化学质量浓度特征第38-48页
        3.1.1 多粒径段化学特征第38-45页
            3.1.1.1 水溶性离子的平衡第38-40页
            3.1.1.2 水溶性离子和碳质气溶胶的季节变化第40-45页
        3.1.2 亚微米段化学特征第45-48页
            3.1.2.1 秋季案例第45-47页
            3.1.2.2 夏季案例第47-48页
    3.2 气溶胶化学数量浓度特征第48-51页
    3.3 气溶胶数浓度特征第51-52页
    3.4 气溶胶吸湿性特征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气溶胶对消光的影响第55-85页
    4.1 化学特征对消光的影响第55-72页
        4.1.1 膜采样组分对消光的影响第55-68页
            4.1.1.1 气溶胶组分重构第55-58页
            4.1.1.2 不同组分的消光贡献第58-62页
            4.1.1.3 二次气溶胶的消光贡献第62-68页
        4.1.2 化学组分质量浓度对消光的影响第68-71页
            4.1.2.1 利用Mie散射模型评估第68-70页
            4.1.2.2 利用IMPROVE模型评估第70-71页
        4.1.3 化学组分数量浓度对消光的影响第71-72页
    4.2 物理特征对消光的影响第72-84页
        4.2.1 数浓度对消光的影响第72-73页
        4.2.2 吸湿特性对消光的影响第73-84页
            4.2.2.1 相对湿度对消光的影响第73-75页
            4.2.2.2 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的影响第75-81页
            4.2.2.3 粒径吸湿增长因子的影响第81-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气溶胶来源解析及其对消光的影响第85-95页
    5.1 气溶胶化学成分来源解析第85-90页
        5.1.1 质量浓度的来源解析第85-87页
        5.1.2 数量浓度的来源解析第87-90页
    5.2 不同来源对消光的影响第90-94页
        5.2.1 膜采样组分对消光贡献的来源解析第90-93页
        5.2.2 数量浓度组分对消光贡献的来源解析第93-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六章 结论第95-97页
    6.1 主要结论第95-96页
    6.2 研究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源数据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及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铁磁性矿物证据的中国黄土高原西部黄土物源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