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基于多源数据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及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进展第13-17页
        1.2.1 不同类型气溶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3-15页
        1.2.2 气溶胶光学性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5-16页
        1.2.3 气溶胶时空分布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6-17页
    1.3 论文的主要结构及安排第17-19页
第二章 数据和方法第19-36页
    2.1 地面资料第19-25页
        2.1.1 SACOL站观测数据第19-24页
        2.1.2 沙尘天气数据第24页
        2.1.3 空气质量数据第24-25页
    2.2 卫星资料第25-29页
        2.2.1 Terra卫星第25-26页
        2.2.2 CALIPSO卫星第26-27页
        2.2.3 Aura卫星第27-29页
    2.3 再分析资料第29-32页
        2.3.1 MERRA-2 资料第29-31页
        2.3.2 ERA-Interim资料第31页
        2.3.3 降水数据第31-32页
        2.3.4 人口密度数据第32页
    2.4 HYSPLIT模式第32-33页
    2.5 纯沙尘和污染沙尘的识别方法第33-34页
        2.5.1 利用偏振激光雷达探测沙尘第33页
        2.5.2 利用太阳光度计数据探测沙尘第33-34页
    2.6 人为气溶胶的识别方法第34-36页
第三章 全球不同类型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第36-48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五种类型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第36-41页
    3.3 典型区域下每种类型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贡献率第41-46页
    3.4 典型区域下每种类型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间序列第46-47页
    3.5 讨论第47-48页
    3.6 本章小结第48页
第四章 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气溶胶的光学性质第48-61页
    4.1 引言第48-50页
    4.2 沙尘气溶胶的光学性质第50-53页
    4.3 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第53-56页
    4.4 沙尘过程的形势分析第56-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中国北方地区吸收性气溶胶的光学性质第61-70页
    5.1 引言第61-63页
    5.2 APEC前、APEC期间和APEC后京津冀地区吸收性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第63-66页
    5.3 APEC前、APEC期间和APEC后北京地区吸收性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第66-67页
    5.4 APEC期间吸收性气溶胶变化特征的讨论第67-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纯沙尘和污染沙尘的识别第70-81页
    6.1 引言第70-71页
    6.2 个例分析第71-76页
        6.2.1 纯沙尘个例第71-73页
        6.2.2 污染沙尘个例第73-76页
    6.3 两种类型沙尘光学性质的对比第76-78页
    6.4 讨论第78-80页
    6.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七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人为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第81-91页
    7.1 引言第81-82页
    7.2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气候条件及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第82-86页
    7.3 自然气溶胶和人为气溶胶AOD在不同季节的空间分布第86-90页
    7.4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第91-96页
    8.1 论文主要结论第91-93页
    8.2 论文的创新点第93页
    8.3 未来工作展望第93-96页
参考文献第96-11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7-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锡铜系纳米焊料制备、表征及纳米焊接应用
下一篇:京津冀气溶胶化学物理特征及其对消光的影响研究